辣辣最近个阅读中,我忽然发现了一个新词汇,叫做“性格残疾”。
何谓“性格残疾”,呒没寻到详细定义,想来也勿会有多高深。按我个理解,大概像我搿能个性鲜明、优点缺点侪比较突出个人就是“性格残疾”个典型了。搿能一想,难怪有辰光做网络小测试,总归得分尴尬。
据说,“性格残疾”并勿妨碍个人发展,唯一障碍就是辣辣人际关系浪向。而人际关系方面个障碍,最终难免引起周围其他人对“性格残疾”者个“性格歧视”。
想想也是。往远处说,老叟从小学开始,每学期品德评语浪向,老师侪会留下“克服骄傲自满,注意团结友爱”之类个训诫。往近处说,有位听说我曾“治军狠严”个小朋友居然说,唉,好可惜,竟然没赶上被你“骂”个辰光。现在跟你说话,很难想象大家讲个那种“狠”。
坏就坏辣迭个“众人口中”。传说,流言,似是而非个评价,无疑就是人们对“性格残疾”者实施“性格歧视”个最惯用手段了。
“搿个人凶来兮。”“搿个人老难弄个。”“搿个人脾气怪来兮。”“搿个人本事有一眼,但是……”
侬可能很难有机会当面听到搿眼闲话,但就像心理学家福柯提出过个那种“心理上的惩戒凝视”,仍然会让侬浑身不适宜。
覅以为只有对侬不满意个人才会搿能讲。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久而久之,连亲近个朋友也不免人云亦云。举个例子。我上世纪80年代工作过个单位里曾经流传一句“吐槽”,单位里交关人侪讲最早是我讲个。
后来,搿句闲话传到我一个已经当了领导个朋友耳朵里起了。伊也是好心,想规劝我,而且选择私下请我吃酒搿种“恰当时机”。伊当时个讲法也极其婉转:“其他传言我侪不相信,但这句闲话太像是你讲个了。”
我感觉既然已经被别人“认定”了,我再否认又有啥意思呢。
进入21世纪后,辣辣交关年轻个80后看来,对于伊拉工作浪向个普通批评好像也变成了“骂人”,面对搿种新个“性格歧视”,我更是百口莫辩了。
勿过,我倒也从来没有因此而气馁。因为我从廿几岁起就下定决心,只要不与自己个“三观”有冲突,就不随便改正自己个缺点。我个理由是,用“一分为二”观点看,万事侪有利有弊,所以每改正一个缺点,就有可能泯灭一个优点,等到缺点全部改光,优点也就基本消失,我也就变成了一个毫无特点个庸人了。
我爱优点,于是我愿意容忍缺点。哪怕“性格残疾”也能接受,哪怕“性格歧视”也能忍受。
事实浪向,虽然“性格歧视”现象辣辣生活当中很普遍,但也不是所有人侪有搿种倾向。
记得十几年前,一个朋友对我讲,伊就是要聚起一群个性很强、缺陷也很鲜明个人,给他们发展空间。搿群人里就有我。
对于迭味朋友对我讲个搿句闲话,我当时并呒没听懂。我甚至觉得,搿位朋友又点自讨苦吃,硬紧要拉扯搿能介一群人去实现伊本来就很难实现个目标,吃力不吃力啊,何苦呢。
现在我晓得了,搿就是因为伊呒没“性格歧视”。想到搿搭,就不由有些感激了。
有一天,我拿我对搿个新词汇个理解告诉伊。伊听了以后就笑了,解释道,伊之所以呒没“性格歧视”,恐怕是因为伊本身也有点“性格残疾”。
搿一记,阿拉两个人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