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鼎新”带动“革故”
走进位于宿迁的苏源杰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自动化的“铅封”生产线上格外引人注目,不到两秒钟,该机器就可完成这一工序。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先这个铅封是一个独立岗位,由工人手工将铅封帽子安置上去,然后由中转车,再拖到下一道工序去,现在由机器代替人工操作,既安全又便捷。据悉,自今年起,宿迁就深入实施技改行动,引导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新”“机器换人”,提出确保在三年内,实施绿色化、智能化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
纵观江苏各个制造产业,目前都在持续推进技术改造,而首要切实之举便是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对设备、工艺实施智能化改造,以“鼎新”带动“革故”,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江苏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4%。同时,自今年以来,江苏工业技改投资增长一直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一些企业更是不断完善研发条件,加大研发仪器、工具软件的投入,持续加快工业4.0,设计、生产、销售的智能化改造步伐。
“智”造助产业提质增效
在泰州靖江先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里,偌大一个车间,工人却寥寥无几,两条自动化流水线上,自动上料、自动加工、自动分拣却一气呵成,年产集成电路晶圆刻蚀机关键部件达5000台套,而这样的智能车间已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据统计,目前江苏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达53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39个,均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工业经济正处于传统增长动能衰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双碰头’阶段,迫切需要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智’能制造则能为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双向动力。”泰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朱亚坤表示,下一步,该市将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1到2家智能工厂、100个智能车间,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智能制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面对这个“风口”,江苏又该如何抢抓机遇呢?对此,江苏省工信厅负责人谢志成认为,需尽快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为一些重点行业及时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转型发展。
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今,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各国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共同选择。10月10日,在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常州论坛上,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最热话题;10月12日,第三届“江苏智造”创新大赛在南京举行,主题定位“工业互联·智造未来”……一场场高规格活动的开展,足以证明江苏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决心。
此外,各地还纷纷行动,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要抓手:苏州近日公布首批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引导金融资本向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流动;而南京则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建成具备对外服务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8家,数量约占全省一半,形成先发优势。
而对于如何构建更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江苏版图?谢志成则表示,要以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为导向,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专项行动、“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设20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覆盖,从而实现全省制造产业升级发展。
杭春燕 付奇 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