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上海京剧院演员的拜师仪式都会在上海举办,李文文却一定要来到北京,不远千里给师父献上这一杯满含着诚意和谢意的拜师茶。
她回忆2015年,当时孙毓敏正在上海为京剧工程《勘玉钏》拍摄电影做表演指导。在常秋月的引荐之下,李文文结识了孙毓敏,她抓紧机会,每天都去宾馆里“报到”。孙毓敏教她的第一出戏便是《杜十娘》,至今还令她记忆犹新。“是师父帮我完成了从‘学员’到‘演员’的进步。”令她折服的不仅仅是孙毓敏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其对年轻演员的以身作则、精心教导。“我也会向师父学习,继承、发扬荀派京剧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拜师仪式上,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的嫡孙荀皓代表荀门后人对这对师徒献上了祝福。他对孙毓敏为荀派作出的贡献赞不绝口。“我爷爷才收了六十几个徒弟,而文文已经是她的第一百个徒弟了。荀派京剧在她的努力下愈发地枝繁叶茂了。”对于像李文文这样条件好、肯努力的年轻戏曲人,孙毓敏非常乐于收为入室弟子,倾囊相授。她为李文文写下了真诚的寄语,叮嘱她要“刻苦用功,努力钻研,争做荀派艺术优秀继承人”。
作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孙毓敏将从荀慧生那里学到的戏仔细整理归纳。年轻演员登台,一般都会从演折子戏开始。所以她不仅教全本戏,还为资历尚浅、缺乏表演经验的新人准备了14出荀派折子戏的课程,让年轻演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喝过拜师茶,孙毓敏拿出了整整一个小推车的书籍作为礼物赠送给李文文,这是她毕生整理的表演经验和荀派艺术文献。“他们一巡演东奔西跑,有了这些资料还有录像,即使不在我身边,他们也能自学。”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