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上海院前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5个配套实施意见,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急救网络。
据市卫生健康委介绍,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分站结合城市医疗卫生用地优先设置,合理确定院前急救服务设施网络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卫生设施专项规划。通过连续三年实施“市政府实事项目”,针对全市范围的急救“空白点”,持续加强急救网络布点。
预计至2020年,上海新建急救分站将达50个。而在健全急救网络的同时,上海优化运行模式,进一步为急救“提速”——完善分类救护服务,在院前急救体系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非急救业务运营模式,为急救业务的分级救治腾出空间,提升急救服务效能。
如今,通过加强院前急救基础设施、车辆装备、信息化等建设,“120”与全市多家三甲医院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将救护车上心电图等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同步传输至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智能化衔接,精确把握黄金救治时间,为更多生命争分夺秒。“以前,急救医生在人们眼中就是搬运工。可这些年来,我们的设备、理念、技能越来越先进,社会对我们的了解也不断深入——‘120’医生不是搬运工,而是可以做很多救治病人的事。”120医生姚明说,“当我们这一代‘老急救人’退休后,希望有越来越多更优秀的新鲜血液加入。有一支稳定的急救队伍,才能让急救事业发展得更好。”
市卫生健康委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力争通过明后两年努力,达到“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急救车辆数量每3万人1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的目标,让上海院前急救实现“全国服务量最大、服务半径最短、反应时间最快”,有效保障这座特大型国际城市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