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戏”接连上演
2018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间谍大戏”接连上演。
3月4日,流亡英国的原俄军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与女儿在街头散步时突陷昏迷,英国指责俄特工释放神经毒气搞暗杀。10月,荷兰国防情报安全局宣称4名俄军总参情报总局间谍破坏“禁止化武组织”的网络未遂,并将他们驱逐。11月9日,奥地利国防部宣布逮捕一名为俄罗斯工作的本国退役军官。12月18日,立陶宛强力部门逮捕俄公民瓦列里·伊万诺夫,他生于立陶宛,现为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文学家和艺术家协会会长。紧接着,美国法院把俄罗斯女公民玛利娅·布蒂娜定性为间谍并且起诉。俄方称,布蒂娜在美国监狱受到虐待,被“屈打成招”,此事惹得俄总统普京大为光火。
当然,俄方也没闲着。继2013年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驱逐美驻俄外交官福格尔后,2018年12月,一名挪威公民也因间谍罪被俄警方逮捕,庭审定在2019年2月进行。
俄联邦安全局少将亚历山大·米哈依洛夫就惠兰被捕称,俄罗斯极少对外宣布破获美国间谍的案件,如果正式宣布了,就说明惠兰在俄罗斯的渗透和刺探情节相当严重,但俄内卫部门“以高度警惕性和职业素养粉碎了美国人的有计划行动”。
抓捕时机十分微妙
案件曝出后,美媒使出浑身解数,希望从美国驻俄使馆了解惠兰被捕情况,但均被婉拒。对方建议他们向美国务院了解情况,但美国务院也因新年已近而未发表任何评论。美国媒体强调,惠兰的被捕发生在俄公民布蒂娜12月中旬刚刚承认犯有“间谍罪”的背景下,时机非常微妙。
俄国际事务委员会负责人科尔图诺夫说:“我们知道,美国经常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送上‘节前礼物’。2017年美国就搞过一次,以‘间谍嫌疑’为名集体驱逐多名俄外交官,俄罗斯马上还以颜色,驱逐同等数量的外交官。如今,俄美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人员并不齐整。大家该明白,若再爆发外交战,两国使馆恐怕连履行基本职能的最低级别职员人手都不够用了。希望这次不会造成这种局面。”科尔图诺夫的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被捕的惠兰很可能有外交人员身份。
布蒂娜的认罪、惠兰的被捕,对美俄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分析指出,如果两国采取对等报复,将使对两国关系在短期内改善的期待落空。而从俄美秘密战历史看,俄方抓捕惠兰并不光为了政治问题,很可能把他当成“质物”,想换回俄公民布蒂娜。冷战期间,美苏经常互抓间谍用于交换。苏联解体后,这种现象少了很多。但随着两家翻脸,用美国间谍换回布蒂娜,属于应有之义。
案情通报缘何吝啬
一般来说,凡是涉及间谍案和叛国罪案,俄罗斯侦查机关通常会最大限度保密,这也是各国安全部门的通常做法。具体到惠兰一案,如果他有了辩护律师之后,案情披露有可能会比目前多得多。
莫斯科一律师协会的合伙人指出,从检方角度看,这些案件里有些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原则上媒体不应公开报道。“但我个人觉得,一个人为什么被拘捕,他的罪名是什么,媒体完全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侦查机关和代表被拘捕者利益的律师。”本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