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唱祁(莲芳)调倒是第一次。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飞西一片东……”在新专辑《暗香·动心弦》里,《怨东风》被他演绎得悱恻迷魂,离人的幽怨凄切用气声唱法表达,转腔复杂,影影绰绰,如倚烟榻,让我嘴里突然有了1969年勃艮第伏旧园黑皮诺红酒的味道感:略带动物皮毛的骚味,有一点仙气和鬼气,不可摇晃酒杯,仿佛一摇晃就会如烟般消失。
《怨东风》的声场打得并不很开,不过氛围、节奏、细节颇有高级感,需要悉心体会琢磨。我虽喜爱评弹却不求甚解,只感觉祁调的吞吐转合是最难把握神髓的,有种极阴性的美感。时而醉生梦死,时而佳期如梦。失眠人喜欢祁调,因祁调是公认的催眠调。
当年我第一次听高博文专辑时,就被他的严调的《杨乃武·密室相会》抓住了,记得那是黄梅天,我正在吃一颗温润缠绵的苏式奶油话梅,整个场顿时有了情切切意绵绵的味道。人是要有了点年资才能体会出评弹的好的,年少时听只觉得昏昏欲睡,意志溃散,如今却感慨它游丝细腻,艳绝江南。在新专辑里,高博文唱了严调的《月》,脆弹Q软,洒脱飘逸。
我的最爱仍是蒋(月泉)调。蒋调旋律优美,轻游慢转,优雅凝练,1959年上海文化广场评弹演出,万人观看了蒋月泉先生的《莺莺操琴》。20世纪30年代蒋月泉《离恨天》弹词开篇的成功,标志着早期“蒋调”的形成,新专辑里,高博文演绎的《离恨天》,深沈舒婉,稳妥大方中带有灵动感,吐字行腔格局出众,貌似匀速,实际上有着微妙分别,在流畅中转折,在转折中流畅,风流蕴藉,清脱动人,让人更加喟叹“白首偕老始终一,圆满能有几许人”!
围绕“风、花、雪、月”展开的《暗香·动心弦》选曲疏密得当,唱片有反复欣赏的潜质,也有收藏价值,遗憾的是装帧较为简陋,有点锦衣夜行。
芸芸评弹演员中,高博文的辨识度在于灵性和知性,因此能对评弹艺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造诣,也因此有底气驾驭复杂多变的流派。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但总脉络是不变的:一气呵成的整体优雅。高博文的音质虽流畅顺滑,却不至于研磨过度而显得过于干净高亢,而缺失颗粒感。他的声音与气不算最强壮,却平衡成熟,刚柔相济,有极强的久存潜力和回味空间。
听了几天后,我确信这张专辑与欣赏者之间,能够不经有形连接,就达到无形共振,仿佛官知止而神欲行。我无力使用更贴切精准的文字对其进行深入的和合,也将止步于某道门坎之外,但这遗憾同样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