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清玄:把灵性写作持续一生
韩浩月
  韩浩月

  读者熟悉林清玄,多是通过语文教材和文摘杂志的渠道,他出版的书虽然曾创造了一年加印20次的佳绩,但想到林清玄,第一印象仍然是报纸专栏作家、文摘杂志常客。这与林清玄的职业有关,他毕业之后就职于媒体,以大量的专栏写作参与激烈的媒体生存竞争,在写作动力来源上与当年在香港办报的金庸是一致的。

  林清玄走红,源于大量报刊对于副刊内容的需求,他创作最繁荣的年代,也是纸媒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林清玄的“美文”写作对专栏作者影响不小,一直到现在,轻灵、睿智、励志的小品式美文,仍然拥有大量读者。

  林清玄的很多文章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书籍《情深,万象皆深》《心美,一切皆美》《境明,千里皆明》,比如文字“清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我们对平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等。按照当下新媒体流行程度看,他就是当年篇篇“10万+”的作家。但在评价林清玄的作品时,最常见的声音是他的作品曾帮助很多年轻人度过了迷惘的青春期,给无数人带来过心灵安慰。

  林清玄的文字之所以容易为青年接受,与他在文字中融入太多真切的生命体验有关。

  林清玄的写作风格,其实也可以视为中国台湾文学长期存在的主流写作风格。林语堂在台湾的写作开了风气之先,后辈作家都受到不小影响,除了林清玄之外,王鼎钧、余光中、张晓风,包括很容易被错认成林清玄的刘墉,读者都能在他们的文字里找到亲近与熟悉感。

  在这一批作家中,林清玄的禅意符号最为鲜明,他良好地把“才子写作”和“灵性写作”结合在了一起。童年时喜欢唐诗宋词、古典名著,青年时下笔行云流水,囊括所有台湾文学大奖,可谓春风得意。中年时热爱佛学,带动佛教文学创作,也曾因婚姻情感问题隐居山林……这些因素,都变成了林清玄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使得他的写作真的如清泉一样汩汩流出、不曾停歇。

  年轻一代专栏作家群中,也曾流行过林清玄式的心灵美文写作,但相比于林清玄,总还是让人觉得欠缺不少。这是因为林清玄的写作是延续了中国古代散文以及“五四”新散文写作脉络的,不是“二手写作”,所以在意蕴上耐人寻味。

  林清玄的散文写作更多关注如何获得心灵平静,他的文字给读者带来抚慰、享受与激励。浮躁的心,需要林清玄式文章带来的安慰与清宁。当下,文学有了更多的替代品,林清玄过世,他和他所引领的美文写作,令人在追忆中有着别样的惋惜、惆怅与回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ZF01版:中缝4-21
说并称
墨影斑斓 石鼓齐鸣
图片新闻
林清玄:把灵性写作持续一生
不必焦虑
最难风雪故人来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林清玄:把灵性写作持续一生 2019-01-24 2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