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3日,达沃斯小镇白天的气温降到-9℃,忙着在小镇主街采访的我们突然瞟到了一个穿灰色大衣的熟悉背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的林毅夫!没错,就是他。脚步匆忙的林教授正赶往小镇上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一场午餐会。他会有哪些新观点?我们决定跟着林教授去看一看。
林毅夫前不久刚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他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当我们问他第几次参加达沃斯论坛时,这位“探索者”的回答俏皮幽默:“太多次了,多得我已经记不清了。”
在现场,林毅夫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多。“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很多国家还没有完全复苏。”他用数据举例说明,10年前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是3%到3.5%之间;然而十年过去了,2018年美国的增速不过2.9%,预计今年增速会降到2.5%,明年降到2%。
林毅夫表示,很多发达国家民众的工资停止增长主要原因不是全球化,也不是中国抢走了就业机会,而是因为发达国家推行生产自动化,减少了就业的机会。他认为,国外民众的收入停止增长很多是由于发达国家本身,例如产业不平衡、财富过于集中等,不能将这些问题怪罪到中国身上。
当谈到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展望时,林毅夫笑了,语气变得轻松起来。他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重新坐回到桌面,再次谈判,他也相信WTO会继续存在。说到这里,林毅夫掷地有声地说:“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谁也改变不了。”
特派记者 杜雨敖 齐旭 (本报达沃斯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