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些年纪的上海人,大多都使用过假领头。假领头是那种只有挺括的衬衣领,而没有袖子和衣身的“服饰”,它和袖套都是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当年,布料、肥皂均凭票供应,通常选用“的确良”边角料制成的假领头,其省料省肥皂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段时间内,假领头还成为当年流行的日常服饰。
年轻时,我在一条渔船上当船员。平时,我身边一般带着五条假领头。五条假领头分别为白、蓝、米黄和灰色,和一条由两种颜色拼接而成的假领头——露在外面的领子是白底带蓝色格子条纹的,套在胳肢窝下的“领脚”是粉红色的。这条“另类”的假领头出自我妈之手,“领脚”是我妹妹做一件衬衣后剩余的边角料,弃之可惜。
那时候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做过当诗人的梦,我也不例外。出海时试着在纸上涂鸦,写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诗作。记得有一年局里开“赛诗会”——那也是当年很流行的,我作为海上第一线的作者被邀请参加。在从复兴岛渔港到外滩的局里去的时候,我为到底是戴白色的假领头好,还是蓝色的假领头好,犯难了。踌躇再三,我选择了“另类”的假领头,因为它露在上装外面的领子蓝白相间,比较文气,端庄大方,与赛诗会的气氛相契合。
于是,我戴上“另类”的假领头,再在外面套了一件草绿色的军装,扣好纽扣后出发。轮到我上台朗诵自己诗作,当读到最后一段时,我的情绪高涨,因为激动,血脉贲张,我解开了军装上面的几颗纽扣,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我低头一看,哎呀糟了,一个大男人,竟把下半截的粉红色的“领脚”,全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了。我的脸热辣辣地发烫,心想,这下洋相出大了。
这次“赛诗会”,我获得了鼓励奖。在上台领奖后返回座位时,旁边的一个姑娘打趣地对我说,你还应该得一个奖,那就是“滑稽奖”。
没想到过了三四十年,早就被淘汰的假领头重出江湖。据上海媒体报道,秋冬换季时,中老年顾客纷纷购置假领头,致使上海好几家百货店的货源供不应求,尤其是“开司米”的。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开司米”假领头具有柔软、保暖、便于洗涤等优点。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时尚是一场经典的轮回”,翻旧往往能出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