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闻着清香 看着光亮 吃着软绵
“松江大米”摘得“国字号”金奖
杨洁 李谆谆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作为沪上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松江大米”远近闻名。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松江大米主要品种“松香粳1018”捧回“国字号”金奖。这个由松江人自主培育的优良水稻品种,香飘四方。

  全国舞台摘得桂冠

  本次鉴评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主办,全国各地选送了41个优质粳稻品种和62个优质籼稻品种,分组鉴评。由松江区农技站选育的“松香粳1018”凭借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喜获粳稻类金奖。

  去年,“松江大米”种植规模3.59万亩,其中,早熟“松早香1号”1.1万亩、中晚熟“松香粳1018”2.49万亩,一起成为了“松江大米”的主力军。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松江大米”今年的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预计达到3.9万亩。

  十年选育特性优异

  “松香粳1018”在全国舞台上摘得桂冠,背后是长达10年的选育。松江区农技站高级农艺师、“松香粳1018”育种人陆铭昌介绍,自2008年启动选育工作,其间经历了引进外来品种、在三亚种植、稳定品种特性等过程,终于在2017年7月通过了这一品种的审定。

  历经多年选育,“松香粳1018”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异特性:95cm左右的株高,适宜在松江本地种植;较淡的叶片颜色,降低虫害;紧凑的株型使阳光可以晒到植株根部……“从种子杂交到选育,再到一年年试种后品性稳定,一晃就是10年。”陆铭昌说,选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坚持下来才收获了现在口感好、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闻一闻有清香味,看着光亮亮,吃一口软绵绵,放冷了不回生。”这便是“松香粳1018”的特点。

  早熟品种下月播种

  松江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松江水稻栽培专家陈永康选育出“老来青”,创造了当时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对松江大米,当地曾有一种说法:“一家煮饭,满弄堂香。”

  陆铭昌介绍,松江大米的高品质与水土有关,松江的土壤是适合水稻生产的青紫泥,有机质含量丰富,养分充足,加上耕作层普遍比常规土层厚8-10厘米,更有利作物生长。另外,主产地位于黄浦江上游,土地平坦、河流交错,受黄浦江保护水资源的滋养,加上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更是赋予松江大米天然优势。

  大米品质好,加工也有讲究。据介绍,松江大米加工设备从国外引进,分为原粮清理、脱壳、谷糙分离、碾米、分级、色选、打包等七道程序,加工的大米色泽晶莹、品质更高。

  再过一个月,“松江大米”早熟品种就要下种,9月中旬就可以端上市民餐桌。让市民餐桌更丰富的同时,这种高品质的大米也在一步步丰厚种粮户的“钱袋”。

  “高产稻一亩收成600公斤,收益1800元,‘松香粳1018’亩产不低,而因为品质好、单价更高,亩产收益可达3500元以上,在原来的基础上会翻一番。”陆铭昌同记者算的这笔账,是松江种粮户实实在在的增收账。

  本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李谆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松江大米”摘得“国字号”金奖
松江牡丹节 邀你共赏国色天香
小门球有大门道
跨部门“会诊”农村治理疑难杂症
郊区新事
感受乡情乡味乡愁 书院乡土作家发新书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6“松江大米”摘得“国字号”金奖 2019-04-20 2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