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槛是障碍吗
陈钰鹏

  陈钰鹏

  门槛是宅院和住房门框下端的横条木(或石条、金属条),用来遮住接缝,并作为门下部的挡块和槽口。中国地大房多,门槛的别名也很多,因地而异。有的地方叫门限:“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唐·韩愈《赠张籍》诗)。有叫门阈的:“盖闻母后之义,思不出乎门阈。”(《汉书·王莽传上》)。还有称“机”和“切”的——“聪明达乎中外,稳括及乎无方,不出其机,化导宣畅。”(汉·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灵表》)、“切皆铜沓冒,黄金涂。”(《汉书·赵后传》)……今天,门槛也可写作“门坎”。

  人们为什么要在宅门口设置门槛?主要是为了隔离的目的,比如不让水、风、小动物等进入家里,这里掺杂着许多传说、迷信和宗教意识。以前中国人很重视门槛,希望用门槛来阻挡一切外来的不幸,同时也不愿让家里的财气(才气)外流,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于是构思了种种神话、编出了许多规矩,诸如教育孩子不要站在门槛上,否则会发生不幸的事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门槛是祖宗的脖子(或当家人的脖子),所以无论老少都忌踩门槛。寺庙的门槛显得更加神圣了,因为佛教宣扬,门槛象征着释迦牟尼的双肩,切忌践踏。不许踩踏门槛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甚至到了解放初期还有人信仰。

  在国外同样有着种种“尊重”门槛的习俗,比如在俄罗斯,人们认为双脚分别踩在门槛里外的两个空间是不祥和有害的举止。有客人来访,应快速将他们引入室内,切勿让他们停留在门槛上只顾说话和寒暄。当然,不能发生在门槛上的动作和行为还有很多很多……

  门槛对古罗马人来讲,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建筑设施,因为在古罗马,右边意味着吉祥,左边象征不吉利,来访者必须先用右脚跨过门槛。古罗马时代还流行着一种风俗:结婚时,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婚房的门槛——不让新娘在门槛上踉跄跌倒而被魔鬼缠身。另一种原因是为了设置障碍,有了高高的门槛,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便显得比较麻烦,说穿了就是不让你那么容易地进去。所以后人常常用“门槛高”来比喻进入一个地区、范围、单位或加入一个组织的条件和要求很高。

  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看,门槛绝对是一种障碍,尤其在提倡“无障碍”的现代社会,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比如要求建筑物绝对密封、保温等)的话,作为无障碍住宅,不应设置门槛。做事一板一眼的德国人制定了一个DIN标准18040,此标准规定,如果因技术原因而无法放弃门槛,则门槛的高度不许超过2厘米。对于没有达成“无障碍协议”的房屋,则不受此规定的约束,但要求尽量做到门槛的最大高度不超过25厘米。这一措施既有具体规定,又有灵活执行的余地,有着较强的可行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匈牙利/新民海外
抵达心灵深处的音乐
换 房
智慧快餐
门槛是障碍吗
转 念
音体美教研组轶事
买书道情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门槛是障碍吗 2019-04-28 2 2019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