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市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推出的减负举措,对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科目和难度
文件要求——
● 各级考试命题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
● 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
●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
● 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 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学科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健身、艺术、音乐、美术学科只进行操作、应用和实践性的考查。
● 严禁各区按考试成绩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
● 严禁各区按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严禁下达中考、高考等相关考试指标,或以此进行排名奖惩。
不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文件倡导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补缺补差,鼓励教师对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加强个性化辅导。
●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对有违反减负行为的教师,查实一件、处理一件,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校长、教师诚信档案,将贯彻落实减负增效规定的内容纳入校长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范畴,考核评价结果与各类评审、晋升及评选挂钩。
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得随意进校园
层出不穷的“××教育进校园”的活动,让老师和学生不胜其扰。今后,本市将建立中小学专题教育项目归口管理制度,严禁随意增加专题教育内容,提高专题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学校整合实施专题教育,借助课堂教学集中主题活动、网络课程资源和实践体验活动等多种途径,统整运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加强专题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
本市也将严格落实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的“双审查”责任制,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对违规使用APP的学校、教师严肃问责。
不再举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
● 上海和上海各区不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
● 各区不得举办跨区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各中小学不得举办跨校竞赛活动。
● 市、区相关部门加强对面向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日常监管,加大违规办赛查处力度。
● 学校不得组织、宣传未经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竞赛活动,不得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开展竞赛活动的培训场所或比赛场所。
定期公布学生“负担指数”
文件要求,本市将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状况纳入对各区政府依法履职的督政范围,对存在片面质量评价的区实行责任追究。
本市也将把学生负担指数作为对区政府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市级层面通过制定减负督查工作清单、定期开展飞行督导,对各区督查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区教育督导部门通过“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例会”“一月一专报”的方式,指导和监督责任督学按照减负督查清单开展随访督查。各区要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社会反映情况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