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动漫作品中都有眯眯眼角色,其实这种总是把眼眯成一条缝的状态现实中也是存在的。这个“眯眯眼”应该就是上海话里的“眯觑眼”。在上海人的印象中,所谓“眯觑眼”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生就一双睁不大、老是眯缝着看人看物的眼睛。
说起来,“眯觑”(mi qi)也是一个古语词,早在宋代就可以发现使用该词的端倪。沈端节在《西江月》中写道:“幸自心肠稳审,怎禁眼脑迷奚。”杨无咎《瑞鹤仙》中也写道:“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该词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里被广泛使用。明代《醒世恒言》中写道:“用那双开不开、合不合、惯偷情、专卖俏、软眯目奚的俊眼仔细一觑。”清代《官场现形记》中写道:“跟局的是个大姐,名字叫迷齐眼小脚阿毛。”清代《海天鸿雪记》中写道:“宝林凑紧了那双迷齐眼,看了看质斋。”
因为患近视眼的人惯常眯缝着眼睛看东西,所以也有把近视眼称作“眯觑眼”的。清代《说文通训定声》中写道:“今苏俗谓近视者曰‘頪觑眼’。”1930年的《嘉定县续志》:“眯目切眼,俗呼短视也。”
此外,“迷觑”有时也被用做动词。明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写道:“笑欣欣调笙对坐,醉眼迷眵。”清代《品花宝鉴》中写道:“富三爷笑得两眼迷齐”。小说《歇浦潮》中写道:“戴着副假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眯挤着双眼,几乎把个鼻子凑到邵氏脸上。”感觉戏谑意味多过贬低。
上述“眯目奚”“迷齐”“迷目奚”“迷奚”“頪觑”“眯目切”“迷眵”等词意思相同,只是写法不一。笔者以为,用“迷觑”是合适的。眯,《集韵》“母视切,音米”;最早是指有东西弄到眼睛里了。《广韵》:“物入目中也,又尘粃迷视也。”觑,《集韵》“七虑切,蛆去声”;《广韵》:“伺视也”,是窥视、凝视的意思。和眯缝起眼睛的神态都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