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只是创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管理两个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实践“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教学内容。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发之地,现有400多处红色历史纪念地,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学生在3个月内参观、研究了中共一大会址、周恩来故居、鲁迅纪念馆、田汉故居等地,把参观后的所思所想,凝聚于笔尖、幻化于纸面。与此同时,他们还按照班主任陈晔的要求,要做到一来能以年轻人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方式表达,二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三来成本要低。
一进入展厅,先看到一张明信片,上有一幢白描手法绘制的石库门——这一设计,也是一款填色游戏。接着,还能看到模特身上穿着与《新青年》杂志同款字体的T恤衫,肩挎着印有石库门白描图以及“1921”字样的布袋。以桃花烟雨为主题的龙华烈士陵园的视觉元素,展现在透明雨伞和雨衣上……最令人觉得既有奇思妙想,又符合主题的是四张田汉半身像的卡通化演绎。第一张上的田汉“怒发冲冠”向两边,正是他“文艺青年”时期的造型;第二张田汉光头戴黑框眼镜,岁月改变了他的“造型”……田汉,也是上戏校歌的词作者。“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人类的精神像那灿烂的明珠在这里闪光……”如此荡气回肠的句子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些句子,连同田汉作词的国歌、毕业歌都印在了笔记本的红色内页中,笔记本的封面,正是“卡通版田汉”。
龙华烈士陵园的文创设计,颇难。主创李逸卿认为,当然应该表现肃穆,但也应蕴含希望。3月的春天龙华观桃花是上海胜景,与龙华古塔交相辉映。烈士曾有诗云:“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同学们最终决定,用中国传统水墨点染画面与龙华古塔表现江南春天的烟雨,用桃花的点点红色表达希望所在,画面交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视觉感受。
正是这次文创设计,鼓励年轻人脑洞大开之前,先以脚步丈量了红色景点,深入体会红色文化,展览尾声处的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便条纸:“在这次创作红色文创的过程中,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也感受到现在新中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极简主义和红色文创的融合是我偶然之间的灵感,但是意料之外地发现这样的新火花,非常令人惊喜。”上戏创意学院党支部书记方军认为,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意味着红色文化在年轻人身上体现出的凝聚力,今日的“新青年”红色记忆永不磨灭。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