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群众的信息安全禁不起消费
魏济
  魏济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悲情故事。这既是一对父子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在武汉上大学的小池溺水身亡已是一夜,福建的池父多次接到儿子同学打来的电话,却坚信来电人是骗子。这名同学又设法联系小池的堂哥、表哥及表姐,对方还是拿他当骗子,直到身在武汉的小池堂姐将信将疑地赶去,验明了弟弟正身。小池的同学共打了56个电话。

  池父的不相信,是因为这个社会我们的信息正在被不法分子畅通无阻地消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迅速瓦解。常常有家长接到骗子打来的电话,称在外地上学的孩子出事了,让先汇钱,再来人,如此种种。类似勾当多了,谁又有能力一直都保有正确的判断力呢?

  碰到坏事不相信,碰到好事,也不敢相信。前不久,有人在地铁丢了钱包,地铁警察打去电话,对方总认为是骗子的来电……真是令人唏嘘。当一个社会的某种邪恶力量影响到群众的生活,甚至严重地破坏社会的互信体系的时候,这种力量就必须被遏止了。类似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愤,触及了公民道德底线,甚至动摇了社会发展秩序的根基,怎可不管不顾?

  小池的父亲去年刚刚痛丧妻子,身在农村的他一个人省吃俭用地供养儿子上大学,痛失爱子的他不知自己已是孑然一身,却多次拒绝来自亡子身边的消息,让爱子尸身一整夜没有亲人认领。当他听到侄女的确认电话,唯一的选择就是老泪纵横。百姓人家,个中滋味,又说与谁听?

  我们常被房产中介打来的电话扰得不可安宁:“你要买房吗”“不买的话,现在住的房子卖吗”,每天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还不能表现得没修养,因为有不少人会这样认为,这是中介的工作。老百姓很善良,这种心态,他们可以有,但相关的管理部门、立法部门,也可以有吗?如果任由这样的势头恶化,各行各业都不要干活了,每天接电话吧!卖菜的、卖珠宝的、卖补习课程的、卖房子的、卖车的……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里,能幸福吗?更不要说因为信息泄漏被骗得血淋嗒滴的人,他们的心境和处境,令人情何以堪?

  人民日报前不久发文《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指出,今天的平安概念,不仅包括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传统项目,也包括饮食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等等。处在信息安全焦虑中的人,辨别能力往往也会下降,小池的父亲就是一例。平安中国的概念,必须反复提。这是因为,只有国家意志,才能真正同人民的意愿对接,情牵民生安全。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信息安全法,让群众的信息安全得到法的保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科学咖啡馆/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毕业季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 /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解读“洛阳大叔”
那老头骑割草机去旅行
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应成法律责任
难熬的“夏令营”
群众的信息安全禁不起消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群众的信息安全禁不起消费 2013-07-03 2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