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预定,没茶喝,在门口排队……”现在还有这样牛的饭店?有!在进贤路。
朋友发了截图给我,指导怎样才能在茂名南路、进贤路口,找到那个卖6元一个菜包、既时尚又好吃的包子店。打前站的我还是在那里迷了路,从东头的120号,挨个找到西头的240号,偏偏就是找不到包子店。
后来才知,那个包子店就是眼皮底下的120号。想当然以为门口有条光明邨大酒店一样的长龙,有遐迩闻名的菜包子的香味。我寻找的时间是“非典型时间”,所以让120号从眼皮底下漏过去了。
说出来怕别人笑话,我们4个老同学,从无比时尚的120号,向“陈旧不堪”的240号进发,并不是为了享受上海菜的老味道,而是上世纪,我们曾在巨鹿路力进中学读书。整整两年,我们差不多天天都走进贤路,天天都要向位于巨鹿路、陕西路口的上海市作家协会靠拢。而这次聚会,是为了重温进贤路。
原想约会包子店,打前站时,发现不适宜喝酒,就沿路找啊,找啊,找到了那家朱颜不改、牛气冲天的饭店。周二中午,饭店里竟不停地“翻桌子”,跑堂的服务员两次暗示我们可以走人了,要“翻桌子”了,后面等候者无数。我们没有近视到连这种“熙熙攘攘”都看不见,只不过老同学在一起,即使饭店取消喝茶环节、没茶喝,废话照样特别多。
转移时,不忘在门口立此存照。一伙人又从240号的西头,退至120号的东头。此时到了包子店的“典型时间”,还想东行?没门!只能在路口眺望:那里失去了著名的西泉浴室、番瓜弄一样的“小浜湾”(谐音)、一个每天有人排队的米店、一个令人遐想的老虎灶、一条小小的石库门弄堂,4个老同学中的两人,从小就住在这美丽的石库门里,做作业、打弹子、听鸡鸣、打相打、官兵捉强盗,等姆妈叫吃饭,不想朝夕相处也不可以……现在,那里,失去了昔日的清静和来来往往的孩子……
我们站在茂名南路、进贤路口,站在那个用了许多年才盖起来的伟大小区对面,啰里啰嗦地研究当年是怎样走这条“长征”路的,又努力朝进贤路东面方向看“云遮雾障”,看换了人间,忽然心里酸酸,泪眼婆娑。
而今的进贤路从120号开始,那些年,我们天天走过的那条深藏在锦江饭店后面的进贤路,只能在心里沉浮。看啊、看啊,隐隐约约看到了一起走过进贤路的白发苍苍的老师和同学身影,看到了儿子辈快成为我们的靠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