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公园相亲角里有两群人:一群是白发人为黑发人介绍。头发花白或半白的老头老太,为他们的儿女介绍朋友,父母亲代替子女征婚。另一群是白发人为自己介绍,这一群人是年龄在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这里,讲的就是老年人自己在相亲角相亲的故事。
1.留住生命的尾巴
申海市爱民公园相亲角,是申海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国内外一条著名的浪漫观光线。白皮肤、黑皮肤的外国游客,东北人、西北人的中国游客都要到此一游。他们说:“不到相亲角,枉为申海客。”
相亲角里相亲的有两群人中,有一群是白发人为自己介绍,这一群人穿戴得山青水绿,似乎喝了孟婆汤,把自己的年龄都忘掉了,黄昏恋比年轻人还要疯,还要“骨头轻”。白发人为黑发人介绍,是相亲角的主流,很抢眼。白发人为自己介绍,是相亲角中小小的支流,很不显眼,甚至还是冷灶冷庙,早已被人冷落了。不过,老人的爱情世界也是有色彩的,有滋味的。
申海公园一号门是相亲角的入口处。它面临远东闻名的大京路,过街便是家喻户哓的大明电影院和申海市地标天际饭店,右邻又是鼎鼎大名的申海图书馆。申海公园的入口处有多个,一号门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而然成为进入相亲角的黄金通道。踏进一号门,就是一个小小的袖珍广场。广场上无树木也无花草,只有一个可容纳几百人的空间,地面是用正方形小石块铺成的,已被游客的鞋底磨的很光滑,鞋底的污泥也留在石块和石块的缝隙间。接近公园关门的五六点钟时刻,袖珍广场挤满了人,成了蚁穴。
在相亲角忙碌了一天仍无收获的老爸老妈,还要利用关门前的一点点时间,袖珍广场的一点点空间,积极同对方交流,期盼临门一脚踢进一只好球,相亲相到个贤婿贤媳。
袖珍广场背后是腰形的花圃,面积很大,秋季种菊花,春季种矮脚芍药,夏季放着盆栽荷花,今年还搭了个彩棚,上面还别出心裁地挂了很多猩红的绸布伞,伞面铺开,像火舌在伸吐。
花圃边缘是矮矮的花墙,花墙像只小凳子,上端可以坐人。白头翁坐在上面为黑头雏操心着,他们手中拎着块相亲的广告牌子,上面写着年龄、学历、身高、工作单位、工资收入以及对男方的婚房要求。广告牌子有点是用硬板纸做的,上面的字大都是横七竖八的蟹爬字,有点是用电脑打印的,要求男方有车有房的字大都用大字号,提醒人们注意。手中不拎相亲广告牌子的白头翁,脚下往往放着一把打开的折伞,伞柄朝下,相亲的广告牌子夹在伞面上,正好进入相亲者的视野。
白发人要离开相亲角,如在七、八月份的溽署,只要摘下伞面上相亲牌子,提起伞柄顶着如火的骄阳就可走人。如在一、二月份的寒冬,只要收拢折伞,连同相亲的牌子朝包里一塞,就可紧缩脖子夹着包包开路了。腰形花圃的背后是荷花池,它一年四季都发生变化,冬天荷花池中结了薄冰。春天池水清澈可鉴人。夏天荷叶蓬勃,荷花撒娇,撩人眼球。秋天莲子昂起了头,但没人欣赏它的神态了,荷叶已衰败,没有精神了。但荷花池边人群一年四季不发生变化,都是单身的老倌人和老娘子。
这里的白发人同腰形花圃的白发人的区别是,手中没有相亲的广告牌子,脚下没有挂着相亲广告牌子的折伞,但在他们眼神中有着对黄昏恋的强烈渴求。他们没有留住青春的尾巴,却要坚决留住生命的尾巴,留住人生最后一截幸福。人老珠黄可值钱了,这里白发人的眼神就是最好的相亲广告牌子。
公园荷花池边有个小树林,种植着四季常青的常绿树,在向阳的一端,放着一只可拆可合的活络桌子,桌上铺着一块红布,上面放着一块牌子,写着夕阳红婚介所。名称大得怕人,“婚介所,”唷,实际上是为老男人老女人牵线搭桥的民间婚介机构。人们都称呼它为夕阳红摊头,这倒是名副其实的。摊主叫邓宝,是退休的老工人。申海公园离他家很近,他常来晨练,活络分子,也认识了一批点头朋友。在点头朋友怂恿下,再加上他本是热心人,就摆出了夕阳红摊头,意思为老男人老女人牵线搭桥红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