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兼职兼薪考验单位领导胸怀
赵志疆
  赵志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人常说“知识无国界”,不过,科研机构和高校往往是有围墙的,在传统“单位人”的管理模式下,一朝迈进这个大门,往往就意味着不能轻易越过雷池一步。科研人员也有空闲时间,而高校教师的课余时间更加富裕,但无论时间多么充裕,他们都无法摆脱单位的束缚。于是,不少人一面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一面只能无所事事地面对空闲时间。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禁锢在供职单位里,这无疑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适当兼职兼薪,预示着他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理直气壮地用知识去创造财富。对于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来说,新政出台可谓一大利好,这样的利好,实际上早已惠及另外一个专业技术人群——医生。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公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放宽条件、简化程序等措施推进医师合理流动。

  其实,虽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意见早已出台,但多数医生仍持观望态度。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不少医生担心申请多点执业会被视为“用心不专”,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二是,无论医生在外面取得多少成绩,职称晋升等大权始终掌握在单位手里,如果单位没有明确表态,医生难免心存疑虑。

  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多点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跟单位领导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领导将人才视为单位内部的“私有财产”,无论宏观政策怎样鼓舞人心,也难能有人真正迈出兼职兼薪的第一步。单位领导很容易产生的疑问是,明明是自家单位培养的人才,凭什么让与其他单位分享?单位领导排除这种狭隘的心理,专业技术人才才可能不再“划地而居”,由此不仅可以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加强业务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从而推动专业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需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就是财富和力量。制度层面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接下来,就是考验单位管理者心胸和管理能力的时候了。允许员工兼职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需要更科学的管理,由此,才能在整个社会营造好的人才流动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长三角专版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5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兼职兼薪考验单位领导胸怀
主持人的故事
最赚钱的职业
“万物相联”需植入安全基因
“跳水价”
白蒜瓣、红蒜瓣、绿蒜瓣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兼职兼薪考验单位领导胸怀 2016-11-09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