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包括推特、亚马逊、华尔街日报等在内的众多网站集体“掉线”。在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重的DDoS攻击”中,黑客通过控制大量物联网设备发送垃圾数据处理请求,最终使目标服务器难以负荷而瘫痪。平日里那些看似无害的网络摄像头、路由器,甚至智能冰箱、烤箱等,正在成为网络攻击的“武器”和“帮凶”。
据相关机构估算,现在全球已有约50亿接入物联网的设备,未来几年还会数以十亿计地增长。系统的庞大,无形中增加了物联网的安全风险系数;而物联网设备本身的安全漏洞,如密码口令强度弱、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手段等,也让其更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有人曾把物联网比作是五官功能的延伸,它将使我们具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认识能力,更为智慧的处理能力”。做好设备的“防疫”措施,切实增强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正是推动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的最重要保障。
当数十亿人的生活和日常设备紧密连接,是力量的凝聚,还是风险的叠加?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应对潜在威胁。给“裸奔”的智能设备植入更多安全基因,“万物相联”的美好愿景,才能由梦想照进现实。(张凡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