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道尔曾担心福尔摩斯有朝一日会被人遗忘,便在《最后一案》中借福尔摩斯之口自述:“我可以说,我完全没有虚度此生。如果我生命的旅程到今夜为止,我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视死如归。由于我的存在,伦敦的空气得以清新。在我办的一千多件案子里,我从未把我的力量用错了地方。”
一百多年过去,足以告慰柯南·道尔先生的是:阁下笔下的福尔摩斯仍然“活”着。在中国,最近三年里出了580种《福尔摩斯探案集》,今年1月至9月,中国市场在售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种。出版社笑了,各种“福尔摩斯”版本,最差的也能卖5000套,好的一年可卖上万套。
不过,广大读者却笑不出来。同一作者的同一图书在书市上有几百种版本,其阅读对象也大致一样,让读者为难了。580种《福尔摩斯探案集》,读者究竟买哪一种才好?哪种版本的译文比较权威?
问题自然还不止于此。重复出版给读者造成“选择困难”还在其次,主要是会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低质图书充斥市场,损害精耕细作的出版社的权益。现在,哪一种图书能赚钱,能畅销,多家出版社便一哄而上,跟风出版,蜂拥而至,试图从中分一杯羹,结果造成图书严重同质化。尤其是那些著作权保护期终止、进入公版期的图书,更会被大家当作“唐僧肉”,大家都来吃一口。不少重复出版的书还是剽窃拼凑而成,粗制滥造,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三年里出了580个福尔摩斯,不过是我国出版界图书重复出版的一个典型。中国版本图书馆近日公布一组数据,据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数据统计显示,文学、哲学、军事、历史、生物、林业类图书都有重复出版现象,文学类图书重复出版数量最多,占比80.40%。
重复出版造成图书大量积压。图书出版本是把纸变成钱,而库存则是把钱变成了纸。结果是纸和钱都进了废品回收站。日本出版人小林一博著的《出版大崩溃》,记录了1997年─2003年日本图书的高库存高退货:图书退货率平均在50%左右,高的可达90%,真可谓“死书累累”,书尸横飞。
这个老话题已谈了至少30年,但时下依然呈愈演愈烈的态势。听说,福尔摩斯先生后来去研究养蜜蜂了。我们能不能请智慧的福尔摩斯探长再出山,借用他的力量,帮助我们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