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吓一跳
根据规划,美国海军将在2058年前建造10艘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已于2017年7月服役。它采用电磁弹射器、一体化核反应堆、激光防御系统等顶尖设备,堪称“世界最强”。然而“最强”称号不是凭空得来,而是用大笔金钱堆出来的。
数据显示,头三艘福特级航母的造价至少是360亿美元,其中317.5亿是建造费用,43.3亿是研发费用,已服役的“福特”号的研发与建造费用之和高达137亿,是世界上最贵的舰艇,而这只是航母本身的价格,没算上舰载机。福特级航母的标配是F-35C隐形战斗机,“战略之页”网站援引五角大楼的说法称,“当计入所有成本时,每架F-35C的价格可能为1.11亿美元”,“这个数字已吓跑了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潜在客户,美国海军虽然在咬牙坚持,但一艘福特级要搭载几十架F-35,就意味着几十亿美元的支出”。事实上,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2018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中已要求暂停第三艘福特级航母“企业”号(CVN80)的采购。
冷战后,一家独大的美国在军事实力方面居世界首位,然而漫长的反恐战争让美国军费窟窿越来越大。另外,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打击甚重,国防预算处于短缺状态。在这一背景下,超级航母自然被视为“不能承受之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就批评福特级航母太贵,挤压了其他军兵种的预算,呼吁发展轻型航母来顶替。
旧瓶装新酒
“轻型航母”概念并不新鲜,早在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就提出过类似的“制海舰”概念。1972年越战失败后,美国国防预算受战争拖累而变得紧张,为使舰队在质量和数量上达成平衡,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朱姆沃尔特提出减少建造超级航母,转而发展廉价的轻型航母,即“制海舰”,该舰排水量仅1万吨,只搭载反潜直升机和AV-8A垂直起降战斗机,造价只有超级航母的15%。战时,“制海舰”进行前沿部署,负责监视与巡逻预警,类似二战护航航母。然而当时正处冷战高峰期,美苏军备竞赛激烈,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派”势力强大,“制海舰”概念在朱姆沃尔特离职后便被抛弃。
如今,美国军费正面临与越战时期相似的短缺局面,军方和思想库都为省钱绞尽脑汁,昔日的轻型航母概念重获青睐。美国预算与评估中心新发布的《海军未来体系结构报告》提出,未来美军“理想轻型航母”应采用常规动力,排水量约为4万-6万吨(实际是中型航母水平),舰载机搭载量为25架,承担水面作战、对陆打击和近距离支援任务。
“战略之页”指出,与当年从头研制“制海舰”不同,美国现在有条件“多快好省”地搞出轻型航母。专家称,轻型航母可在美军现有的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基础上设计,从而节省经费。事实上,美利坚级舰具有制海模式,只需经过简单改装(如增装两部弹射器)并改变舰载机类型和数量,即可变身轻型航母。
或“轻重混搭”
一直以来,美国海军主流观点是航母越大越好,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在战斗力和生存力方面,超级航母都比小航母强。
不过,假设美国海军仍要持续购买福特级航母,兰德公司也冷静地给出四种选择方案。前两种是简化福特级,方案一是建造福特级的简配版(CVN-8X),排水量维持10万吨,但舰载设备降级,此举能大体保留福特级技战术特征,但战斗力降到上一代尼米兹级的水平,美国海军理应能接受。方案二是建造福特级的缩水版(CVN-LX),排水量降到7万吨,舰载机数量不变,但出动架次率和连续作业时间都比福特级逊色,美国海军很可能看不上。
后两种方案则是研发轻型航母,其中一个是改造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变身排水量4.3万吨的常规动力航母(CV-LX),可支持F-35C舰载机上舰。另一个是新建排水量约2万吨的常规动力航母,只能起降短/垂直起降飞机(STOVL)。
美国《防务新闻》主笔罗德里格斯称,目前,美军最易接受的是福特级简化版或美利坚级衍生型航母方案,“(美军)在继续小规模建造标准版福特级航母的同时,或许会选择补充力量,CVN-8X和CV-LX可能是最终选择,届时,美国海军极可能出现‘轻重混搭’的局面”。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