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免疫肿瘤治疗突破晚期肺癌诊治瓶颈
潘嘉毅
  随着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生对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学界已经认识到,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治疗方案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和组织学类型高度相关。尽管肺癌在治疗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晚期患者,特别是鳞癌及驱动基因检测呈阴性的非鳞癌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方式来改善治疗现状、延长生存期。近日免疫肿瘤治疗领域传来捷报,作为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

  从获批适应证来看,这种PD-1抑制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众所周知,肺癌早期依靠手术切除可获根治机会,中晚期患者需经过基因检测明确可选用的靶向药物或放化疗方案。而占肺癌总患病人群近60%的EGFR/ALK基因阴性患者长久以来缺乏有效药物和手段,确诊后生存期大约仅一年,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指出,免疫肿瘤治疗方案被临床研究证实对这一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是积极有效的。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免疫肿瘤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本身,而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在一些瘤种治疗上已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的特点,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已成为抗肿瘤领域最前沿的治疗手段之一。

  现阶段,在全球,肺癌的免疫肿瘤(I-O)治疗特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此次中国内地首个获批上市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即属于PD-1抑制剂的一种。对于没有EGFR和ALK基因突变(即EGFR/ALK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其接受一线含铂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时即可使用该药物,无需进行相关生物标记物检测。

  过往数据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一项临床研究证实,这种PD-1抑制剂首次将该数据提高到了16%,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期。

  抗肿瘤免疫细胞有记忆,现在大多数接受免疫肿瘤治疗的患者需用药两年。在此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一种较为特殊的缓解模式——假性进展。这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肿瘤先变大再明显缩小,病理活检证明这个“变大”不是肿瘤细胞增多,而是淋巴细胞的反应。临床研究表明,肺癌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发生率为5%-7%。关于假性进展的原因目前还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由专业医生判断进展情况以及可否继续用药。

  陆舜教授表示,免疫治疗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明确获益人群以及针对不同人群所匹配的治疗模式,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疗效以及管理副反应。正因为免疫肿瘤治疗调节的是人体免疫系统,所以涉及它的研究比较广泛,不单研究肿瘤,还要研究肿瘤周边的微环境,免疫细胞不同亚群之间有无差别,宿主状态如肠道菌群分布对治疗的影响等,这些课题随着免疫肿瘤治疗的推进逐一涌现出来,全球肿瘤学界都在积极探索中。此外,免疫肿瘤治疗联合放化疗等其他手段的效果如何,也处于临床跟踪状态,以便惠及更多的病人。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扫码关注新民康健园官方微信
大肠息肉拉响肠癌警报
压疮护理四步走 伤口愈合并不难
免疫肿瘤治疗突破晚期肺癌诊治瓶颈
新民晚报康健园A21免疫肿瘤治疗突破晚期肺癌诊治瓶颈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