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科创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六大特点”的人工智能成为仁济医院好帮手~~~
“六大特点”的人工智能成为仁济医院好帮手~~~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大特点”的人工智能成为仁济医院好帮手
手术室机器人
全年代步
逾7000公里
袁蕙芸 施捷
图 视觉中国
钛米高值耗材智能配送机器人 仁济医院 供图
图 视觉中国
  本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在徐汇滨江的应用体验展上,“AI+健康”将展现人工智能守护健康的“本领”。其实在上海,医疗机器人已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医护的好帮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手术室里,有一位勤劳的“搬运工”。每天,箱状的身躯不紧不慢地来回穿梭,它熟练地拐弯,侧身避开障碍物,向着发出配送申请的目的地前进。这,就是一年前到来的钛米高值耗材智能配送机器人。

  机器人的“业绩单”

  运营一年来,机器人的工作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去年9月到今年8月,机器人平均每天配送33趟,全年累计代替巡回护士走了7320公里,约1830万步,减少护士取耗材时间约610小时。不仅大大减少巡回护士工作量,同时实现了二级库房医疗物资尤其是高值耗材的入库、申领、出库、配送等全程管理,减少差错率。

  “机器人代替巡回护士出入手术间取物品,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实现了手术室物资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防止人为错误。根据机器人后台操作记录还可追踪物资使用情况,规范物品使用。”仁济医院副院长虞涛表示,“手术室钛米机器人将医院的医护人员、病患、器械耗材等‘物’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交互、可感知、可互动、可控制的物联网络,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服务患者解决问题。”

  护士长的赞不绝口

  仁济医院手术室每天需要进行两百多台手术,每个手术室一天要完成多台手术,每台手术所需要大量耗材。原来耗材的出库、入库、配送都是使用人工进行登记、送货,而钛米手术室高值耗材智能配送机器人则能改变这一现状,代替医护人员进行术前、术中的耗材配送、管理,让医护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将运输过程中的出库、入库、使用、退库等各个物资运输环节实时记录,实现手术室物资运输全程追溯,将物资供应到各个手术室、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统一系统,进行手术室物资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周亚芬感受颇深,智能配送机器人的六大优点让她赞不绝口。“一是在使用了机器人之后,手术室耗材的存放量大大减少,无需再像以往一样,每一台手术需要提前一天发放多种型号的高值耗材至手术房间,而只需当天通过机器人‘按需取材’;二是可以从计算机系统中更清晰地清点每日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核查有无漏账错账,提高了核查的效率和正确率;三是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无需来往于手术室及库房之间,每天每个房间可以节约20至30分钟的人工来回路程,手术室每日机器人配送比人工配送节约2公里左右的路程;四是可以让房间手术医生更直观地查看到库房现有高值耗材是否有余量可使用,以便更好地为手术选择合适的高值耗材,减少了因需要人工来回库房选取或更换合适耗材而可能的手术中断次数;五是可以很好地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六是机器人舱内定期擦拭消毒,保证了高值耗材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存放条件中,包括运输过程也达到了无污染化。” 通讯员 袁蕙芸 

  本报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公告
   第ZF01版:中缝4-21
手术室机器人 全年代步 逾7000公里
解密细胞之“死” 探求生命之“生”
新民晚报科创上海A10手术室机器人
全年代步
逾7000公里
2018-09-11 2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