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里是“白血病及造血干细胞和实体瘤细胞的命运决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攻坚现场。历经十余年不懈的探索与创新,该实验室团队揭示了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病学及治疗学基础,取得丰硕成果。就在今年,这里的科创征程迎来新的领航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细胞,它的命运又掌握在谁的手中?2007年,“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在之后的10年里,实验室围绕肿瘤细胞命运决定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干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今年,陈国强教授主动“让贤”,出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70后科学家钟清从美国全职回国,接棒实验室新一任主任。这位中组部千人计划获得者,一直致力于细胞自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和治疗学基础研究。有意思的是,与许多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同,钟清并非一路“学术”,他从协和医科大毕业后成为一名肿瘤医生,但上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靶向药物,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使他产生了想要深度叩问疾病机制的动力。
或许正因这样的初衷,钟清的研究在不断解密细胞命运之迷的同时,也始终关注临床问题。未来,钟清计划进一步探索细胞的死亡奥秘,尤其是复杂的细胞自噬,究竟是如何发挥“向死而生”的作用,如何聪明地“修补破损零件”,如何实现完美的细胞更新和能量传递。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他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重新以临床的角度审视基础领域的科学问题,联合临床医生共同绘制细胞的“死亡图谱”。而有了这样的图谱,更适合个人的精准治疗方式亦能实现。
国外的研究经历和近年与国内科研团队的合作,令钟清深深感受中国特别是上海积极的科研氛围。“过去20年,中国基础医学相比国际还很薄弱。但这个实验室却很特别,做出了很多成绩。交大医学院还有强有力的临床资源支撑,以往的努力也为基础与临床的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础。”未来,钟清将和实验室团队一起,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需求,踏实合力攻关。他说:“基础医学问疾病如何发生发展,临床医学问如何预防、治疗。新时代,基础医学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将能够开展基于具体疾病问题分子层面的对话,大家向彼此更近一步,将更快速精准找到问题和解答并且研发治疗新药。”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