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个人爱好”,其实就是一种兴趣。一个人若对某一行当、专业、营生爱上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之以恒的钻研,久而久之,很可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乃至专家大师。
拿我自己来说,由于从小投稿,长大就想当记者或报刊编辑,所以高中毕业考大学第一志愿报的是复旦新闻系,偏偏考不上(参加工作后我自学了全部“新闻学”课程)、分到大学学俄文专业,歪打正着,这也正好符合我当文学翻译家的理想,于是在校拼命用功,下死工夫背过陈昌浩编的《俄华小辞典》,门门功课都考满分五分;大二时即有短小译作发表(幽默小品、诗歌、散文、小说),据我优异的学习成绩,按说至少是文学翻译家的培养苗子,可在毕业时,却被分到工业管理机关!……刚刚年逾“不惑”,好不容易巧遇跳至文学部门的良机,但又偏不让我从事喜欢的“新诗研究”专业,我只好服从组织分配做儿童文学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成就不为世人所知,主要是文字翻译不力,特别是缺乏“中译外”的翻译人才。2016年4月我的好友、中国作家曹文轩荣膺人称“小诺贝尔奖”的国际安徒生奖(从此中国儿童文学开始进入世界视野),据说翻译家的精湛译文起了很大作用。
我作为一名新中国培养的合格乃至优秀的、如今已然垂垂老矣的“科班”翻译工作者,对此真是感慨万端!
我们不是没有翻译人才,而是要更多地挖掘人才。我们灿烂的文化、文艺、文学,有许多世界瑰宝至今不为人知呀!
希望有关部门在培养、使用干部时,充分尊重个人的爱好与兴趣,俾便将个体力量最大化,调动起所有积极因素,促进伟大中国梦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