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饭店第一次装“空调”
辛明
  辛明

  改革开放40年,上海商业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些变化是商业条线的干部、职工“积跬步而至千里”,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头拱旧体制的“天花板”,破土而出形成的。这里讲讲饭店第一次装“空调”的故事。

  老上海人都晓得,过去“三伏天”到饭店吃饭,都要争有电风扇的桌子,因为那时没有空调。一顿饭吃完,汗流浃背。饮食行业到夏令时段,营业额必然下降,如新雅粤菜馆1978年6月份营业额比5月份下降20%。同年7月份,市饮食服务公司决定在本市新雅、梅龙镇、老饭店、美心、红房子等五户特色饮食店,安装空调开放冷气。考虑到开冷气需要耗电,打报告给市物价局请求同意菜价上涨20%,市物价局怀疑菜价上涨,是否有食客上门。

  1978年7月14日,这五家特色饮食店第一天开放冷气,结果闻讯而来的食客挤满店堂。新雅粤菜馆临时只能在二楼会客室增加四只方桌,在三楼东厅增设11只圆台面,全部坐满,还有立在桌边等候换桌的。新雅粤菜馆当天营业额增加了1.2倍,大伏天有几天营业额单日超万元(当时工资低,普遍四五十元/月,口号是“争当万元户”),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的。开放冷气后,消费对象起了变化,小吃宴请的多了,男女青年约会的多了,讲究情调氛围的多了。不少食客反映,多付一点钱,吃得舒服,优雅,值!由于饭店天天食客盈门,有的食客怕吃不上,居然提前两小时来饭店占位。

  这五家特色店试点成功后,各区立即推广到其他饭店和其他行业。如照相馆,照相馆的摄影间由于灯光聚集,当时又没有冷光源的灯,夏季因此室温极高,要达到45℃左右,以致顾客很少,经常是“白板”(无客源上门)。主管部门市商业二局也在照相特级户王开、中国、人民照相馆和一级户上海照相馆等安装空调设备,在向市物价局打报告申请照相费用适当涨价时,还考虑到照相服务不同于饮食业,拍照时间短,收费不宜过高,拟按营业额的10%收取冷气费。

  可见,当时商业服务业还是很为消费者考虑的,包括理发行业装空调,许多女同胞记得,在理发店头发做好烫好,座位上留下的是汗渍。但空调装好后,进理发店修饰就是一种享受了。大家记住:1978年7月14日,是上海商业服务业开始走上现代化,市民享受商业服务的第一天。以后,上海商业设施陆续改造装上空调,甚至出现一些大商厦门口,附近居民成群结队,借商厦空调的“余荫”乘风凉,当时居民家有空调的人家寥若晨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公告
   第ZF01版:中缝4-21
因为医生在乎
纯金的心
一座从广西走到广东的井
塑料上海话
饭店第一次装“空调”
母亲花
七彩峰丛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饭店第一次装“空调” 2018-09-11 2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