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陶瓷业的发展离不开景德镇瓷艺的成长变革。如果说,王大凡等“珠山八友”是我国近现代浅绛彩陶艺的拓荒人和创新者的话,那么,王晓帆等“珠山小八友”则是该陶艺发展的传承者和弄潮儿。经过几代陶都人的共同耕耘和奋斗,景德镇艺术陶瓷百花园争奇斗妍,硕果累累。笔者有幸收藏了友人相赠的一对王晓凡绘制的浅绛彩瓷壶。
此对壶为典型的浅绛彩文人壶,一式两把,瓷质、壶型、尺寸、落款及浅绛彩绘饰风格均相同,通高9cm,宽15cm,口径5cm,底径 8cm。两把壶的壶身上分别绘有“巢父洗耳”和“坐看平林”图样,落款皆为“王锡瑞写”“永宝用享,炜堂先生雅玩,丁亥秋,润海敬赠于旅浮时”,壶盖上写有行书“一片冰心”。此语取自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由此借喻友人间的高洁无瑕、表里澄澈的友谊。显然这是一套1947年秋定制的好友相赠礼品,尤为可贵的是此套壶因主人的倍加珍惜,从未被使用过,因而一尘不染,老器如新,令人爱不释手。
王晓帆(1919年—1963年),原名王锡瑞。他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陶瓷美术鉴评家和陶瓷美术家,“珠山八友”王大凡之子,中国陶瓷艺术泰斗王锡良的堂兄,中国现代陶瓷大家王怀俊、王怀治、王怀民、王怀亮之父。他生于“中国陶瓷第一世家”,自幼随父学艺,25岁创办了“晓帆画坊”,开店课徒,令同行刮目相看。新中国成立后,他挑起了景德镇工艺社、美术合作社社长的重任,还担纲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成为力推景德镇陶艺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传承者和创新者。其间,他先后开发了新婚用瓷“花开富贵”餐具、祝寿用瓷“以介眉寿”等,还研发了陶瓷粉彩花纸,组织创作了国庆10周年的庆典陶瓷。同时,在“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理念的指导下,他与其他陶艺家一样,精心创作了一批引领瓷艺现代绘画潮流的优秀作品,如《乡村来的邮递员》《画里瓷宫》《幸福院》《乡村赶集》《参观陶瓷馆》等。王晓帆的“珠山小八友”名头随着其一件件足以引领潮流的作品而声名鹊起,受人追捧。他为我国日用陶瓷艺术化和陶瓷艺术现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源自“巢父洗耳”典故的瓷壶,画工精细,设色淡雅,所画人物的眉宇神态间,流露出文人隐士淡泊名利、高逸旷达的自爱和从容,形象地表达了“万事喧杂帝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的气质和情怀。另一“坐看平林”壶,一派云飞意更静、林茂思无邪的景象,同样的寄情山水、物我两忘,同样的坚守初心,高洁傲岸。作者把一个人追求内心丰盈、有所作为而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生态度、品格和追求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悉,“珠山小八友”们中除了王晓帆外,还有汪野亭之子汪小亭、徐仲南之子徐天梅、邓碧珊之子邓碧孙、师从王琦的魏墉生、师从邓碧珊、刘雨岑的石宇初、李明亮和陆云山等,他们人人身怀绝技,个个弄潮瓷坛。2011年,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达成共识,追授“珠山小八友”们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此乃人心所向、实至名归之暖心善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