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私募近500家
私募基金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投资力量。截至8月底,在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4191家,较7月存量机构增加98家;管理的基金规模12.80万亿元,较7月增长0.08%。其中,已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8880家,较7月增加15家。
不过,私募基金经历快速发展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8月份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共165家,连续第3个月下降,之前7月和6月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别为244家和264家。
这是因为最近监管收紧,不仅私募备案的流程更为严谨,而且多地还开展了清退无实际展业、无相关设施和人员、无正当业务的“三无”空壳私募的行动。
新私募增长的同时,一些违规私募正在被“拉黑”。自2015年11月23日发布第一批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以来,协会共对外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7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失联私募数量已增至482家,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已被注销,有10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百家私募被点名
私募基金进入发展与规范同步的阶段,对私募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大。今年初,多地证监局陆续启动2018年辖区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一批私募机构被地方证监局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年内就有近百家机构被点名,过去的20天,就有武汉和薪源投资等18家私募被点名。
这些私募存在多个问题,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低于100万元的问题;投资者与产品或不适配;未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信息披露不完全等等。
一些严重违规的私募被开出巨额罚单,今年以来共有8家机构领了9份罚单,处罚金额超1.5亿元,被处罚的原因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超比例持股等。其中,广州安州投资因为操纵节能风电被罚没1.01亿元。
私募不能“任性而为”
上周末,证监会又对几家私募开出罚单。通金投资控制利用其发行的4个私募基金产品账户及其他13个账户,集中资金优势,采用盘中拉升、对倒交易、尾盘拉升等方式操纵了“永艺股份”,被罚没超过2000万元。另一家私募富立财富超比例持股未披露及限制期内交易股票,被罚款60万元。
证监会表示,目前各类私募基金在股票二级市场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私募基金有杠杆率高、产品结构复杂、透明度偏低等特点,如不强化监管,就不能有效防范这类主体可能诱发的市场风险。部分私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合规观念薄弱,风控机制流于形式,过分追逐短期收益,屡屡踩踏市场红线,有的甚至公然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违法行为,与合法、成熟、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文化背道而驰,不严惩不足以纠偏,不重处不足以保障这一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私募基金投资行为必须依法合规,绝不能“任性而为”。
显然,私募基金经过野蛮生长,已经到了优胜劣汰的时候,规范是头等大事。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