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记奉贤柘林镇迎龙村“睦邻四堂间”
~~~——记奉贤柘林镇迎龙村“睦邻四堂间”
~~~——记奉贤柘林镇迎龙村“睦邻四堂间”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人延寿的“四堂间”
——记奉贤柘林镇迎龙村“睦邻四堂间”
秦来来

■ 村支书李天舒看望老人

■ 每周的活动安排

73岁的宋阿婆

90高龄的陆阿婆

  文/ 秦来来

  独家采访

  对农村老人来说,饭菜有人烧、坐下来有人聊、小毛小病有人来关照、日常的休闲有人安排好……就是他们的养老需求。

  可是,即使这样低的要求,在广大农村乃至城市,都是一个不能彻底解决的难题。

  “睦邻四堂间”,开创了一种养老新模式。

  人,总归要老的;人老了,总归要有人来“养”(照顾)的。

  俗话讲,养“儿”防老;现在,“防”老不能单单靠养“儿”了。

  对于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来讲,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大家预料的要快;同时,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又互相交织在一起。其中,郊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年轻人普遍在城区工作、生活,老年人无奈双双(或单一)留守老宅的空巢现象越来越多,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有人建议,“在农村建养老院,让老人入住养老”。

  不行!“我伲农村老人,哪能可以去养老院呢?亲戚朋友晓得了,我格个儿子勿是白养了?”老年人自己过不了这一关。

  问题来了,而且交关突出。

  不要紧,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来了,而且交关管用。

  2016年3月,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首家宅基睦邻“四堂间·迎龙苑”正式运行,采用了对老年人最实用的“吃饭的饭堂,学习的课堂,聊天的客堂,议事的厅堂”的形式,开启了老年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新模式。

  哪能开

  想法交关好,做起来也蛮烦。

  不离宅基“睦邻四堂间”,首先要让老人摸得着、看得清,让伊拉觉着确实是为老人办实事。挨下来,再要老年人自家愿意去,连下来还要子女侪同意,最后再由村民委员会与老年人及子女签订自愿参与服务协议。

  就讲汤家伯伯的签约工作,寻勿着本人,先寻小人(子女)。为了签约,村委会工作人员到了汤伯伯的家里,老人不在家;就约他的儿子来谈。工作人员给他解释清楚“睦邻四堂间”的功效和功能后,伊交关高兴,说,有了“四堂间”,阿拉子女上班就安心啦。阿拉自己只要出一一眼眼的钞票就能让爷娘吃上新鲜的热饭热菜,村委会想得真周到!伊深有感触地表示,现在爷娘侪老了,身体又勿好,阿拉勒了城里上班,真的勿放心伊拉勒了屋里又要出去买菜,又要回来烧饭。但是自己勒了城里上班,还有自己的子女,真叫“眼泪簌落落,两头掼勿落”!现在好了,村里厢创办“四堂间”,老人愿意去,阿拉子女也勿为难;钞票我来付,给他们报名报上。

  汤伯伯的儿子签了约,蔡妈妈的女儿也跟上。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宅基上也有好几家,由子女们纷纷为自己的爷娘交了铜钿报了名。

  做点啥

  “我们乡下的老人,很多子女都在镇上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到老邻居家串串门、谈谈天,比养老院自在多了。”每天吃完早饭,散居在各家各户的老人侪要到“四间堂”来报到,因为此地有伊拉几十年的老邻居、老姐妹。

  介许多熟悉的老姐妹有了一道吃饭、学习、聊天、议事的“公共空间”,“每天都在这里嘎讪胡,真闹猛,城里厢没有格能的味道。”

  此地的老人,最大的年纪已经90高龄,最小的也有73岁了;更让人羡慕的是,老人们都已经是“四世同堂”了。勿要看伊拉年纪大了,倒是呒没一个选择与子女同住。

  伊拉觉着,此地看的电视机是彩色的、挂了墙壁浪的;此地的空调是立了地浪厢的、一歇歇就老风凉了。现在勒了此地,左手拿只遥控器,电视频道随便拣拣;右手拿只遥控器,空调温度候自己需要调调,多少随便。蒲扇勿要摇了、开电视勿要考虑用电了,我伲农村的老人也开始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了。

  就讲迪位宋阿婆,今年73岁,是此地介许多老人当中的小阿妹。但是伊身体较差,从1984年第一次开耳膜囊肿,后又因为嘴巴里长囊肿开刀,再后来又陆续进行头部囊肿、腮腺囊肿手术,一直到2016年做淋巴癌手术,先后进行过八次手术。加上手术后化疗,前后用去十几万。宋阿婆心态老好,伊讲,医药费从老早的全部自费,到目前有医保,已经省了勿少。现在孙子已经29岁,还有了重孙子。至于孙子伊拉是否要生二孩,我做阿太不干预,由伊拉自己定。我能健康地活到现在,原来靠的是子女比较孝顺,还有就是自己心态好。到了晚年还有医保,虽然勿多,总归也有点贴补,减少点支出。

  宋阿婆因为多病,还有气喘,走路辰光一长,就要喘。所以伊拉的子女交关担心,怕伊一个人外出发病,也担心伊一个人独居有了事体呒没人叫得应。“现在有了四堂间,每天搭介许多老姐妹在一起,子女放心了,我也放心了。”宋阿婆讲。

  讲起心态好,一眼也呒没夸张。据另外两个阿婆讲,宋阿婆虽然是个老年妇女,而且又是农村的,就是喜欢看体育比赛节目,像跳水、游泳……还有像西游记、抗战剧。问伊啥个道理欢喜看格种节目,伊讲出来叫侬想勿到,“体育比赛紧张激烈,有挑战性,看到阿拉中国队升国旗,我开心。开心了,身体就好了。我的心愿就是:自己身体要好,这是最要紧的。”

  聊点啥

  要想健康长寿,环境整洁是必须的。我很惊奇,勒了我采访的整整一个上午,居然呒没发现一只苍蝇,格个是我唔没想到的,也是我以前到农村采访从来呒没碰到过的。一听老人聊天,晓得了,原来格个也是伊拉关心的话题。

  老人说:现在我伲此地清爽、好看,来参观的人也多,为此村里也是花了勿少钞票。阿拉要保持下去,宅前屋后的垃圾和堆物不要掼出来和堆出来,河道里垃圾勿要乱掼,要保持清洁,要把睦邻点当成自己的家,格能的日脚过得才叫舒适、开心。

  姜阿婆说,上一趟来讲的防诈骗的小讲堂,我听了呒没白听。前段辰光有个人跑到阿拉屋里讲,伊有厂里厢抵债过来的被头啊,锅子啊,老便宜的,问我要。我一口回绝,不要,马上赶那个人走。后来听其他村的老人讲,伊拉有人就是这样的情况拨骗子骗脱钞票了。是村委会安排的课堂,让我们长了知识,防止了诈骗。

  村委会针对老人们的实际情况,每月都有活动安排日程,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低碳环保小手工制作,来增强老人们的动手能力;安排志愿者到睦邻点和老人们聊天,安排村里的曲艺沙龙成员为老人演唱沪剧、说唱等;每月还安排乡村医生为睦邻点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当然,村里的志愿着还为老人们安排各类小讲堂,如反邪教、防诈骗、食品安全、理疗保健等等,来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

  吃点啥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烧饭阿姨爽朗的声音传出,在厅堂里看电视的老人们有序地走进饭堂。烧饭的阿姨,也就是“四堂间”的主人叫曹华芳,今年也有63岁了。伊自愿拿出自己的房子,来办“四堂间”,还自愿来为老人买菜烧饭。

  我一听肃然起敬,想听伊讲两句“心灵鸡汤”的闲话;啥人晓得伊只有一句,“反正自己勒了屋里,做点事体让老人开开心心么就好了”。当然,对于曹阿姨的义举,村里还是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补助。

  只见年老的坐在位子上,曹阿姨盛好了饭菜端过去;其他的老人在厨房有序地领取饭菜,90岁的陆琴贤阿婆笑眯眯地坐勒位子浪讲,现在真开心,烧好的饭菜盛好端过来就可以吃,外加每天的菜还要调花样。热饭、热菜、热汤,每顿一荤一素一汤,吃得老适意的;89岁的姜秀珍阿婆,老爱人已经“走”了几十年,辛苦持家,原本儿子媳妇住勒乡下照顾伊,但近年来姜阿婆的孙女生养了二孩,儿子媳妇就住到南桥去带小孩(第四代)。阿婆的儿子说,村里建了这样的睦邻点,我也放心好多,我勒城里(南桥镇)工作和带小孩也安心。

  每逢元宵、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村委会还要安排志愿者为老人们包汤圆,裹粽子,做重阳糕等;老人们也纷纷参与,自己动手,其乐融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家装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扫一扫
格言
养人延寿的“四堂间”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20养人延寿的“四堂间” 2018-09-22 2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