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 分享小视频
每每提起诗词,好像都已经是千百年的故事了。确实,几千年来,美妙的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传承着中国文化,其实到了今天,诗歌依然深受群众的喜爱。与时俱进的是,形式也打上了科技的烙印。
本次中秋诗会的线上推广活动从8月开始,时间虽短,不过以全新的新媒体矩阵为推广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尤其是融入了时下新鲜的小视频形式,短小有趣的小视频扩散迅速,群众转发分享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月的时间里,中秋诗会便获得了超过20万以上的曝光量,热情参与的诗友更是成千上万。
昨天的“诗会”从吟诗开场,“诗会”邀请自秋霞诗社、真新诗社、顾村诗社、婉晴诗社、华东师大益余诗社的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中秋茶话相聚吟诗,别有一番韵味。
整个开场其乐融融,听着在舞台上诗友们真挚的吟诵,让人置身诗歌历史的长河,与诗词低语,与古人赏秋。
对诗 7岁有高手
到了“对诗”环节,整个诗会算是达到了高潮,各路诗社都拿出了看家本领,高手过招妙语连珠,互不相让,典故信手拈来,好句妙手偶得。诗情才意的碰撞,在一首首精彩的诗句中呈现。此次诗会邀请到上海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副主任杨秀丽、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韩立平老师担任评委。他们听了诗友们的现场发挥,感叹道,果然高手在民间。
活动现场,还有一个7岁的“神秘嘉宾”——曾经在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栏目中一鸣惊人的李泊廷小朋友。
这是李泊廷首次参加赛诗会,舞台上,在完全没有准备的状况下,主持人当场出题,让他在脑海中的“诗库”中各找到6句有关“月”和“花”的诗词,年方7岁的少儿展现了他强大的记忆力,全部过关。几位诗友为之叫绝,“你让我临时想出6句,都未必能想到那么多,后生可畏啊!”除了会背诗,李泊廷还念了一首自己的诗词处女作《我的梦想》,从宇宙写到人生,从远方写到岁月,小朋友谦虚地说,“算不上什么诗,就是首童谣吧!”
伴着秋意,在咏诵诗词之间,舞台上穿插洞箫演奏,清幽茶香飘荡着古朴风韵,月夜月美。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