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林芝已多日,但留恋的思绪如美丽的尼洋河,在欢腾奔流中不时地浮出格桑的影子,还有他身边一片缤纷的格桑花。
那天前往拉萨的路上,接待的小张担心我们旅途疲劳,特意安排在海拔较低的林芝八一镇休息。由于时间充裕,我们又兴致勃勃,小张便带我们去他的朋友格桑家喝茶赏景。格桑的家其实是尼洋河畔绿树掩映的一间用木板搭墙茅草盖顶的小茅屋。格桑早已笑吟吟地等在了门口。要不是先前介绍他是来自成都的环保志愿者,见他红黑的脸膛和壮实干练的模样,我准以为他是正宗的藏胞小伙呢。我们握手后,他转身从屋里端出茶具摆到树下的石板上,笑容可掬地说条件有限,只好以石为案,以石当座了。他还说茶是四川的蒙顶黄芽,用上尼洋河水那才是真真的绝配。沏上茶,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尼洋河的美景。我问他,怎么会孤身一人来当自愿者的呢?他粲然一笑说:“尼洋河实在太美了!当地人说它是仙女的眼泪,又被当作母亲河。我只是不忍心她有污点罢了。”
原来,他本名叫苏楠,家在成都,是军人子弟,对旅游摄影、飞鸟昆虫和珍奇植物情有独钟。上大学前第一次到林芝,就被“西藏的江南”迷住了,后来又多次来拍摄尼洋风光。有几次拍摄中看见有丢弃的垃圾,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当一名环保志愿者。既不耽误个人喜好,又能为环保做点事,也算是两全其美了。经努力,他很快就成了志愿者,还起了个藏族名字“格桑”。大学毕业,他被一家民营企业招聘时,竟提出了每年春秋旅游旺季分别请假一月当志愿者的要求。意外的是对方一口答应,兴奋的他就干脆在尼洋河畔搭了茅屋。每逢旅游高峰就来落脚,白天巡视环保,夜间独住茅屋。
茶过三巡,我又注意到了他的茅屋。让我惊异的是狭小的屋内居然井井有条。一张折叠式行军床上的被子方方正正,床头墙板上挂着望远镜和军用水壶。简单划一的布置像我当兵时的样子。门口有只用铁皮桶改制的火炉,炉内燃烧着晒干的牛粪,炉上的铝壶还冒着缕缕热气。一断圆木截面桌子上摆着几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一叠影集。里面是一张张美丽的风景和鸟儿、昆虫和植物照片,并标有名称简介、拍摄时间和地点,如同图文并茂的精美画册。但最吸引我的却是影集下《记事本》里的环保日记,里面一五一十地记载着:某月某日,沿河巡视3次,拾回矿泉水瓶子43只,一次性塑料饭盒20只……
离开屋子,我们走近尼洋河。河岸的群山自上而下隐隐现出不同层次的色彩。从远处峡谷奔涌而来的尼洋河一遇见这片沙洲山林就放慢了脚步。传说,仙女在此沐浴打扮时丢失了翡翠,所以河水静谧,纯美如玉。河边的柳树和灌木枝繁叶茂蓬蓬勃勃,似乎秋的萧瑟还来不及光顾这峡谷里的“江南”。我们沿河走了很长的路,所有的景物好像过滤了似的清新明丽。我伸开双臂心旷神怡地深呼吸,只见一行白鹭翩然飞来轻盈优雅地落在水边,它们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顿然感到,奔向雅鲁藏布江的尼洋河就是美丽的仙女,也是生灵的美丽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