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十届市委二次全会侧记
~~~——十届市委二次全会侧记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增长、民生,都要装在心中
——十届市委二次全会侧记
邵宁
■与会市委委员热烈讨论本报记者陈正宝摄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后,新一届上海市委研究部署工作的首次全体会议于前、昨两天召开。时值年中,今年上半年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质量效益继续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8%,新增就业岗位37.8万个;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9%和12.2%。

  这组经济数据,让与会同志十分感慨,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十分不易。同时,大家也看到本市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出口和工业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一些区县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融资难度增加……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会同志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信心 拓展新的增长极

  “转方式先要转精神”。会上,与会同志对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中的这句话非常赞同。市委委员、杨浦区委书记陈寅说:“越是在经济困难、形势严峻的时期,精神状态愈加重要。我们要对发展始终抱有信心。”

  确实,尽管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上海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依然较大。今年上海已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家、投资型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静安区商务楼宇的租金仍在上涨,嘉里中心二期还未竣工,但已有50%的办公用房被预订了。这都得益于上海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

  发展研发、销售“两头在沪”的制造业,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未来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市委委员、市经信委主任戴海波认为,要积极利用上海的这些优势,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新兴业态的评价、统计体系,大力推进“两头在沪”企业和具有总部型经济特征企业的集聚发展。

  寻找新的增长极和新的战略空间,围绕重点区域、重大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委委员、浦东新区区长姜樑表示,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成本洼地,要坚持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抓紧研究加快发展的特别机制和特殊政策。据介绍,未来三年,临港地区的总投入要达到1000亿元,超过之前九年的总和,“我们要紧紧咬住,毫不动摇地加快推进”。

  尽心 整合资源服务企业

  稳增长、促转型,关键还是要靠企业。上海目前有80多万家企业,分布在各个区县。尽心尽力服务好企业,已成为各区县的共识,各区县负责人纷纷亮出了高招。

  围绕稳增长的工作目标,松江区大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市委委员、松江区区长俞太尉说,近年以来,松江启动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在严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对分散在50个部门和机构、涉及88个环节的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通过同步审批、准入评估、关口前移、编制规划、告知承诺、土地周转等10项措施,将审批时间从原先的587个工作日,压缩至186个工作日,缩短了三分之二。服务企业也促使政府加强了自身建设。

  长宁区最近推进“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转型”工作,针对央企、外企、民企和小微企业分别推出不同的措施,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区里从调整街镇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入手,搭建条块联动平台,建立起了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

  “别小看小小一顿午餐,它有时也是稳定企业的一个因素。”在分组讨论会上,市委委员、静安区区长周平说起了白领午餐的事儿。静安有20万白领,许多商务楼没有食堂,白领吃午饭既贵又不方便。近年来,静安推出了白领午餐工程,受到欢迎。今年还要进一步扩大午餐点,包括在中信泰富辟出一层楼面,使布局更为均衡、品种更为丰富。周平举例说,有家位于南京西路的企业,老板觉得成本较高,有意搬离,但员工觉得在这里交通、午餐、休闲都很方便,都不愿走,最后企业还是留在了静安。

  真心 扶持创新产业发展

  市委候补委员、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说,当前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目前本市钢贸企业有6000多家,良莠不齐,面临市场调整压力,银行是否都要支持它们?可借鉴民生银行设立金融合作社的做法,充分了解钢贸企业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推进“关、停、并、转”,扶持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发展。

  列席此次全会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宗明介绍说,本市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动漫、网络游戏、新媒体等产业增速同比超过30%,去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10%,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上海应为人才创新、创意、创造活动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及团队。

  关心 积极回应市民关切

  越是经济形势严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在此次市委全会上,住房问题是与会同志热议的民生话题之一。

  目前,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很大。此次会议传出信息:上海将加大保障房的政策突破力度,加快销售进度。同时,将同步推进大型居住区的商业配套和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及设施配套建设,使更多市民受益。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讲话中指出的:“保障性住房关键在于‘建得好、住得进’。”

  旧区改造也是广大老房居民最为关切的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今年上半年,闸北区完成的征收数量占全市总量的49%。如今,市政府已经调整了房源供应等相关政策,各区县将全力以赴,下更大力度推进。市委委员、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说,虹口旧区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2.5万户,今年有信心将完成7000户。

  本报记者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服务指南
   第B03版:大势分析
   第B04版:股海淘金
   第B05版:百姓沙龙
   第B06版:投资理念
   第B07版: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转型、增长、民生,都要装在心中
通告
新民晚报要闻A02转型、增长、民生,都要装在心中 2012-07-14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