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黑与白中读取城市记忆
梁依云;姜锡祥;金易衣
看到这些搪瓷杯子,是不是想到当年用搪瓷杯子去买小馄饨、豆腐花回来的场面了呢?
破旧的瓦砾,参差不齐的屋檐,加上锈迹斑斑的烟囱,这却是老一辈们最熟悉温暖的家
只要有足够的细心,就能在这座城市的角落找寻到记忆的沉淀;嘉定老街的这把门环正静静地向我诉说着它百年的风雨
夕阳西下的弹硌路上,这一幕是否让你想起等着母亲下班推车回家的孩提时光呢?
瓦房后的水塔引领着我回到了那个风风火火干工业的年代,见证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斑驳的墙面给这白墙乌瓦平添了些“人气”,让整个老屋不再沉闷,多了些“内心戏”
这座小木楼如同一位气质高雅的上海老太,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位“小资”女,光阴的流逝只为她增添了更多风情
  ◆梁依云  文 姜锡祥  金易衣  摄

  在不少“老上海”的童年记忆里,绝对少不了在凹凸不平的弹硌路上玩耍、上下学的画面,更别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经过弹硌路时吃“弹簧屁股”的感受了。近些年,这样的路逐渐被水泥地、柏油路面所取代,于是,我们试图在黑白的光影中,将我们童年记忆中的这座城市请回来。

  曾经的独特味道

  如今,要想在上海找到那些曾经的独特味道,恐怕也只有那些老街、老厂房能给我们线索了。可即便是它们,似乎也无法百分百地还原出我们记忆中的场景,一些现代化、商业化元素的融入,给我们寻找童年之旅增添了不少难度。原本古旧斑驳的老屋被添上了鲜亮的白漆,原先几经修补的瓦砾也被整齐统一的新瓦代替,古色古香的弹硌路边醒目地立着一座座空调外机。眼前的五光十色不禁让我们迷惑,似乎是让我们别再忆起这方土地原先的“土里土气”。

  土得令镜头着迷

  不过,这些未能阻挡我们的脚步,我们想借黑白摄影的帮助,带我们“穿越”回那个“土”得令人着迷的年代。当画面只剩下黑与白的时候,我们便与周遭隔绝,当看到眼前推着自行车行走在弹硌路上的妇女时,耳边清晰地听见了自行车链条转动的声音,以及车轮滚过石面时车子“哐当哐当”的震动声。在黑白间,我们不知道行人穿着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也看不见雕花木窗后的房间装潢得多么时髦,只感觉我们记忆中的那些物事,听见我们想听的声音。

  简单光影触动感

  其实,现有的弹硌路也都是仿建的,比起真正的弹硌路要平坦得多、干净得多,所以也见不到以前那种一下雨路面就变得泥泞,甚至积起一个个小水坑的场景了,但是当滤去所有色彩,只留下简单的光影效果后,我们真切地感到了那股熟悉感。据说人的记忆是没有颜色的,或许是因为这样,所以黑白摄影才能让我们的回忆与眼前最朴质的画面共鸣,更能触动到我们的心灵吧!

  那么,和我们一样成长在弹硌路上的你,是否也在脑海中读取出了你对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服务指南
   第B03版:大势分析
   第B04版:股海淘金
   第B05版:百姓沙龙
   第B06版:投资理念
   第B07版: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在黑与白中读取城市记忆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0在黑与白中读取城市记忆 2012-07-14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