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角儿”脾气
青锋
  昨天,一位京剧界前辈在微博上批评“外行专家”,沪上一位唱老生的青年教师接着话茬批起“伪票友”来,称“有的伪票友,稍懂点就出来说事。您别光说,唱几句听听。别以为从书本上看到的就是京剧的全部,那我们的十年大狱不是白坐了,您要是真喜欢就多到剧场捧捧演员,实实在在支持一下京剧”。说起来,专业演员面对批评“叫板”观众,让观众“唱几句”并非个案,简直已成了某些演员的“撒手锏”,在网上隔三差五就会有“角儿”跳出来让观众“唱几句”,似乎此话一出观众就只好闭嘴了。以笔者之见,这种做法实在可笑。

  首先艺术评论和艺术实践原本是两个范畴的事儿,一个好演员未必做得了剧评人,而一个好的剧评人未必做得了好演员。依照这些“角儿”们的逻辑,难道还得自己会下蛋才有资格评说鸡蛋好不好?再退一步讲,观众中也的确有外行,会说些外行话,不过作为演员没有权利要求观众评说一出戏、一个演员就一定不能说外行话,任何一个观众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感。哪怕有些戏迷不曾到现场,只是凭着别人的介绍、剧照评说几句,那也是挺正常的事儿,演员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力横加指责。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专业演员应该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分辨什么是外行话可以一笑了之,什么是有道理的应该虚心听取。

  当然,也未必是那些演员连这些道理也不明白,只不过面对批评,某些“角儿”总要给自己找出些道理来。可惜的是现在网上不少戏迷票友的理论水平相当不赖,那些自以为是的“角儿”竟往往在道理上输给了戏迷票友,才不得已祭出这一“撒手锏”来。说到底,还是某些演员太听不进批评、太自以为是了,没有角儿的玩意儿倒有角儿的脾气。而现在戏曲圈的现状也助长了某些演员的这种自以为是的脾气,因为现在一个演员的成名往往不必经历市场、观众的考验,得几个奖就大功告成了。这也造就了这样一批听到批评意见不是先自我反省而是对观众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角儿”,或许在他们眼里,胆敢有批评意见的都是“伪票友”“伪戏迷”,而捧角儿的才是“实实在在”支持京剧的人。青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服务指南
   第B03版:大势分析
   第B04版:股海淘金
   第B05版:百姓沙龙
   第B06版:投资理念
   第B07版: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满台歌舞色彩绚丽 满场观众欢声笑语
“角儿”脾气
298只隔振器“托”起两座音乐厅
民营剧团演员拜师茅善玉
品欢相声会馆欢乐一夏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08“角儿”脾气 2012-07-14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