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的孩子虽多为“独生”,却少有“独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包围宠爱。面对“万千宠爱”,孩子如何“独立”?
家长的困扰
困扰一 孩子3岁半了,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可还是不能自己吃饭,老是要喂着才肯吃,宝宝连拿勺子都不怎么会?怎么办呢?
困扰二 我儿子5岁9个月,让他一个人做,往往效率非常低,这时候家人就会上手帮忙,怎样才能培养他独立且快速地做事呢?
困扰三 我家的宝宝已经3岁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依赖着家人。例如在外面玩也要家人陪着,不能独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成长是个过程 不要心急
中国的家长很呵护,包办代替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种现象很普遍,尤其是祖父母一辈以及阿姨。这导致中国的孩子独立能力不足,独立习惯没有养成,伴随成长滞留了诸多问题,不利于进一步形成自主、自信等积极的品质。
首先,孩子愿意自己吃,不等着喂都要给予鼓励,夸他吃得好。不容易用勺吃的,允许他用手抓食,但是粥是不适宜抓食的,给予孩子体验并引导他正确地用勺。
其次,孩子不可能独立且快速的做事,除了是在磨磨蹭蹭,大人都应该理解并有耐心去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毕竟还是个孩子,成人代替是很省事,但却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的机会。
另外,多鼓励,很自豪地夸她的表现,说她真棒。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勿急,更重要的是孩子有独立的愿望,需要我们去肯定,去帮她建立信心。
4岁以下 依恋父母很正常
除此之外,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赖性是4岁以下的孩子对父母正常的依恋。当然,外向型的孩子更容易被环境各种新鲜事所吸引,对物的兴趣更大一些,敏感内向的孩子更在意与成人的交往,对环境的安全感要求更高。俗话说:“母亲是婴儿的安全岛。”有妈妈的陪护,孩子心理就有安全感。他就能够去探索周围的环境,3岁孩子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和信赖感,很快就会融入熟悉的环境中以及与熟悉的成人交往。值得一提的是3岁半左右有一个很强烈的依恋反弹期,通常4岁以后孩子就能够更独立地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更乐于探究周围的世界。
星期8小镇 儿童教育专家 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