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慧最初是学老生的,因为生性顽皮又喜欢相声,被戏校老师看中改学丑行。朱世慧说,其实那时候报考戏校的学生愿意学丑行的就少,朱世慧的父亲也反对儿子改学丑行,并与学校交涉,最后说定一半学老生,一半学丑行,看以后的发展再定行当。“从现在看来老师还是很有眼光的,如果学老生我可能不会有今天。”朱世慧说。
《徐九经升官记》是朱世慧的成名作,至今已演出700余场,演遍了全国各个省份,1982年来上海在当时的劳动剧场(如今的逸夫舞台)曾连演11场,而在北京更是演了34场之多。剧中的一曲“当官难”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徐九经升官记》走红之后,有很多剧团移植改编了这部作品,不过大都是由老生演员来演的,当时连中国台湾也改编移植了这部戏,由台湾复兴剧校第一期毕业的老生演员叶复润扮演徐九经。后来朱世慧携《徐九经升官记》赴台湾地区演出,当地媒体报道称“真正的徐九经”来了。
说到这个戏为什么会久演不衰,朱世慧说,京剧舞台上以前的清官形象基本上都是生行、净行扮演的,“丑行演的官吏基本上是贪官污吏,最清的也是好酒贪杯,没好官给我们演。”要用丑角塑造一个清官的形象并非易事,“这也得益于我当年在戏校学了多年的老生,演过很多老生的戏,从这个方面来讲,我用老生的气质丰富了徐九经的形象。”朱世慧当年在戏校学的是麒派,师承周信芳的弟子陈鹤峰,曾演出过《徐策跑城》《追韩信》《坐楼杀惜》等麒派经典。
京剧向来以老生、青衣戏为主,丑角、老旦、小生等大都在戏中扮演配角。而在新编戏中丑角的功能更被弱化,往往只是弄两个丑角应工的龙套出来插科打诨调剂下气氛。在这种环境下,要出现优秀的丑角演员就比较困难了。有人称朱世慧开创了一种新的行当“丑生”,丑中有生、生中有丑,朱世慧说自己从来没有承认过,他说粤剧有丑生这个行当,但京剧没有,“京剧丑就是丑,生就是生,所以这些年我从来不提我是丑生,我就是丑角,不是生。”朱世慧很干脆地表示。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