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有些地方冰雪还未完全融化,设计界已经进入了展览和新趋势发布的密集期。1月,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Masion & Objet Paris)用“自然野性”(wild)早早为2016年的设计趋势定下基调。野性自然风的高歌猛进,治愈系小清新的恰到好处的抚慰着饱受枪击案和难民潮困扰的欧洲人的心。紧接其后的科隆家具展,延续了这些设计风潮。在这场以交易务实而著称的展览上,我们竟然发现,设计新人奥利拉·豪琪(Aurelie Hoegy)根据舞者肢体动作创作的“舞者”(Dancer)椅子,充满韵律感的造型和从椅背上垂下的黑色“长发”,为科隆家具展增添了几分惊世骇俗的格调。显然,设计师是在用作品为那些不久之前受到当地伤害的女性发出的呐喊。
自然的“怒吼”
就在国人还在欢度春节时,德国法兰克福已经吸引了众多专业媒体。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春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不仅是消费品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展览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展览会。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在这里各显其能,拿出的看家本领务求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过,就在为数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设计和新产品中,我们仍然找到了激进自然风、萌系设计和整装待发的小清新的影子。事实上,在其后的“设计上海”、以及4月的米兰设计周、美国高点家具展上,这种趋势还会继续蔓延。
冬去春来,设计为准备打点新生活的人们唱响了一支冰火之歌。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展会上,提到上海和东方设计时,所有人都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眼睛发亮。东方,中国,上海,是的,那是设计界未来的希望所在,值得设计师为其谱一曲赞歌。
“巴黎急了,设计师急了,”刚进展馆,设计杂志《安邸》主编王旭对今年的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下了这样的判断。在展览最重要的几大公共区域,已经在无形中将野性自然派设计趋势强势表现了出来。在策展人的要求之下,设计师们用原木搭起了信息中心。在木制咖啡小屋,主办方免费向人们提供特别制作的蒸馏咖啡,虽然小圆壶滴起来很慢,而且一壶仅能提供几杯咖啡,但主办方此举旨在无言中传递出自然的原味。此外,展览提供的参观手册上,野兽的爪印和“野性”(Wild)的硕大字眼,也以白纸黑字的方式说明了策展人的心意。
实际上,当你真正步入趋势陈列展馆时,来自自然的“怒吼”一波接着一波更加强烈。树枝搭起的简易小帐篷下,展示着最新设计的极简造型远足工具。用资深“驴友”、展览宣传总监菲利普·乔玛特(Philippe Chomat)的话来说,“要聆听自然的声音,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近它,走进自然。而现在的这些远足工具在材质选择上和造型上都相当精简环保,使得人们在出行设计上更贴近自然。”另外一边,红砖搭起的烤炉,引得大量观众在此驻足,对其简单拙朴的造型热情点赞。其实,这是为后面的粗犷手工陶瓷展示做了铺垫。众多手工艺匠人用心制作的陶土家居用品,不规则的造型,粗粝的外表,仿佛把人们带回了远古时代。之后登场的原木异型抽屉柜,简单加工的木材保留着清晰的木纹年轮,在粗犷中见精致。石头打造的经典潘通椅,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又为人们如何让现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数位绘画艺术家以白描的方式将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直接印绘在盘子上,也是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角落里,一系列动物造型作品的墙饰和挂饰充满灵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不久著名艺术家林天苗去秘鲁参观当地土著博物馆后向媒体吐露的感悟。
提及今年的设计主题策划,乔玛特的话发人深省:“我们媒体都在电视新闻里都看到各地空气、饮水严重污染的新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每个人都要做些什么。而设计可以最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设计师不率先做这样的改变,还有谁来做?”
相较于以概念展示为主的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注重商业交易的科隆家具展,在自然主题传递方面稍显含蓄了些。不过,这并不影响有想法的设计师的发挥。“当红炸子鸡”塞巴斯蒂安·汉克纳(Sebastian Herkner),为本土品牌Pulpo打造的玻璃灯罩,灵感来源于太阳。设计师试图用吹制玻璃表现出太阳的炙热和内核的层次感。以往,像汉克纳这样的设计师在表现自然时,通常会用设计手段对自然原型进行加工和修饰,让它成为人们更容易接受的形式。然而现在,这些拐弯抹角的方式已经显得累赘,直接简单的表现自然已经成为上佳之策。汉克纳认为:“自然风的设计趋势延续了数年,早就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确是到了高歌猛进的时候。”
而在科隆家具展上斩获新人设计一等奖的奥利拉·豪琪的“舞者”椅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然激进派的拥趸。“舞者”远看是舞者,近看是板凳,人体的自然动态和不经雕琢的野性美在黑色的“长发”之间被全然释放了出来。“或许有人会觉得它们看上去不柔和,不那么令人舒服,但对我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奥利拉说,“人是自然的一员,我的设计是为了用视觉重新打开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法兰克福消费展也不难觅得自然的进击设计。比如,知名陶瓷品牌Wedgwood在今年新推的茶具上,以写实的手笔大肆轧印上了各种鲜果花卉。对于一个之前清淡高冷系的品牌,这样的做派亦然是一反常态。作为法兰克福消费展最重要展商之一、在欧洲家喻户晓的厨具品牌WMF,也在今年大打激进自然牌。WMF打破了一贯硬冷单一的不锈钢厨具设计,推出了自然色系的奈彩米厨具系列。根据WMF中国区总经理林振家(Roger Lam)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WMF的奈彩米正是受到中国家庭的烹饪习惯启发打造的。这一系列的设计产品,颜色取材于真实的蔬菜瓜果,以及自然界的碧海蓝天。最关键的是它的锅体材质以天然矿石与钢材结合,让主妇们在烹饪时做到健康少油,最大程度保存食材的原味。用林家振的话来说:“身处都市,也已经和自然有共处的空间,至少是在厨房看到自然的原色,尝到自然的原味。”
小清新的民族风
和自然风设计一样,小清新设计的走红亦有多年时间。不过,在今年的各大设计展览上,发源于北欧设计的小清新经过各地设计师的“改造”之后,有了各种全新的版本。尤其是现在,当小清新和各地民族风结合的时候,迸发出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活力。
来自新西兰的设计师海伦·M·斯特文斯(Helen M. Strevens)从古罗马的图腾中汲取设计灵感。此次,她在法兰克福消费展上展出的瓷器作品,力图以小清新式样的瓷器作为基本载体,重新把古典美学带入现代的人的生活。小清新与古典主义珠联璧合的餐具的图案设计看上去不但相当有趣,而且还不失Art Deco美学风格。
另一位荷兰设计师黛芮亚·博友科瓦(Daria Biryukova)也一直是小清新设计的铁杆粉丝。只不过,热爱旅行的她,在一次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行时被当地传统的手工陶瓷片所吸引,有了新的收获。旅行归来,她忙不迭地将当地的传统图案将其融入到最近茶壶设计之中,做出了同样融合了小清新与民俗气息的社交茶壶(Communication Teapot),在展览上大受好评。
对烹饪和美式情有独钟的波兰设计师玛格达兰娜·马努斯(Magdalena Majnusz),运用了波兰当地的原木以及本土的木材切割方法,制作了一系列面食工具。按照她的想法,这套工具通过设计分享食物制作的乐趣,将繁复的工序变得简化易操作。“你可以和任何人参与其中,设计将食物制作变为生活的社交工具。”从视觉上来看,这套面食工具在造型、肌理以及功能上都带有浓郁的波兰气质。
韩国设计师周大宇(Daekyu Choi)则将西式小清新咖啡壶和韩国传统茶具的基因进行了嫁接。针对现代韩国人喝咖啡的生活习惯,周大宇将韩国传统茶具制作技艺与器物造型化为espresso咖啡杯,让人们在喝西式咖啡的同时,又保有韩国饮茶文化中的传统的仪式感,让小清新有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小清新加民族风的设计,在今年的各大设计展览上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更多的例子还有,英国设计师凯瑟琳·瑞利(Kathleen Reilly)在极简餐具中加入了复古的维多利亚时代元素,希望唤起现代人对传统餐桌礼仪的重视。葡萄牙设计师莫妮卡·布拉嘎·多斯·桑托斯(Monica Braga dos Santos)将南欧插画风格带入极简家居设计中,丰富的色彩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寡淡的小清新从此多了几分隽永。往来于伦敦和伊斯坦布尔的设计师泰门·纳克斯(Tamer Nakisci),则将土耳其的餐具器形与小清新做了结合,普通的小清新餐具有了几许中东风味。
小清新设计有千篇一律的倾向,而注入了民族风元素之后,产品设计的辨识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懂得运用这一点的设计师,也将他们喜欢或者熟悉的各种烟火气息和不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甚至是历史文化,以轻巧的方式带到了人们的眼前。来自于东欧小国波黑的家居Zanat品牌在科隆家具展上的登场令人眼前一亮。他们别出心裁地将源自传统木刻家具的雕刻首发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上,还在展厅门口设立“木工工坊”,不仅现场展示出传统木刻家具的制作工艺,连展厅天花板都用彩色木块打造出民族风地毯的形态,赚尽眼球。而实际上,他们的椅子、凳子等木工产品,在现代器形上都带有浓厚的波黑特色。就冲这一点,媒体纷纷这个新登场的小国品牌打开了镜头。
萌系治愈神曲
新年伊始,《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就在设计趋势预测的报道提到,治愈系萌系设计作为今年最重要的趋势,将在各种新设计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果不其然,在各大设计展览中,萌系设计凭借着可爱的造型、鲜亮的色彩,为人们吟唱着治愈神曲,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
意大利品牌Alessi向来是萌系设计的重镇。“香蕉家族”、G开瓶器、小鸟鸣叫水壶,这些好玩、好看,充满童趣的设计,曾是几代人共同记忆。而今年,Alessi在法兰克福消费展上推出可爱系核桃夹以及爱心型不锈钢汤匙,又是“惊为天人”的萌系设计。很多人看到Alessi的新品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设计师能在那么多被人忽视的生活细节上玩出那么多新意和花样?“这正是我们希望带给顾客的信息,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充满乐趣,哪怕是砸核桃、从盘子里舀出一勺汤往嘴里送,都是无比美好的时刻,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和欣赏美好的眼睛。”Alessi品牌的掌门人阿尔伯特·阿列西(Alberto Alessi)这样告诉媒体。
Bialetti摩卡壶是不是很多咖啡爱好者的心头好?今年他们推出的咖啡壶新品,大胆启用萌系标志色——糖果色,还邀请艺术家在咖啡壶上绘制了机器人、可爱花朵的图案,也是一副誓要将萌系设计进行到底的架势。
不过,在众多萌系设计中,最受媒体欢迎的,恐怕还要数一只在法兰克福消费展上大红大紫,受到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名叫RORO的小猪。这是德国陶瓷品牌卢臣泰(Rosenthal)的新品,为了迎和消费者对萌系设计的需求,卢臣泰的这只小猪还会被印制在他们家的餐盘、茶盏上,成为2016年产品的烙印。
不止是这些小件家居用品,由建筑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捉刀的德国木质家具品牌e15,新推出了变形家具。茶几一片片打开后,就变成了一个憨憨的夹子小人。这样的设计将功能性和趣味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佩服大师对设计语言的驾驭力。还有设计师用木片搭出了小狗的身体,用巨大的灯泡当做小狗的头,做成了一盏落地灯。从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身上找寻设计突破口,这款产品也算得上是萌系设计的代表力作。
为新人搭台造势
除了发布重要的设计趋势之外,越来越多的设计展览把新人作品展览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谁发掘了那些设计新人,谁就抓住了设计的未来。”米兰设计周卫星展策展人玛瓦·格里芬·威尔谢(Marva Griffin Wilshir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虽然,在某些方面,新锐设计师的作品会表现出些许稚嫩,但是,在创新和创意方面,他们带来的思考和想法不容小觑,有的甚至带有强烈的颠覆性。”
1998年,米兰设计周的前身米兰家具展首开先河,为急于寻找出头机会、渴望成功的设计新人们提供展示和招商的舞台。米兰家具展的卫星展由此而生。事实上,这也是米兰家具展对设计师、家具商、买家饱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设计师在此舞台上一举成名,而今,怀着感恩之心的他们对有知遇之恩的米兰设计周进行反哺。与此同时,各大展览主办方也看到了为新人搭建展示舞台的重要性,纷纷利用展览的资源为更多设计新人保驾护航。
比如,德国科隆家具展就在展览之余增设了新人作品评奖环节。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个评奖环节已经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和关注度,“当红炸子鸡”塞巴斯蒂安·汉克纳当年也是在这场比赛中展露头角的。今年的比赛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除了前文提及的带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奥利拉·豪琪的“舞者”椅子之外,获得二等奖的设计师奥利维尔·萨姆(Oliver-Selim Boualam)和卢卡斯·马斯代拉(Lukas Marstaller)设计的秋千家居,也让人感到惊喜。在家中装个秋千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只不过,以往的秋千设计平庸又很占地方,这次两位设计师将秋千做了大量简化,成了很多普通家庭都能接受的产品。此外,露西亚·卡特菲尔德(Luisa Kahlfeldt)带来的纸板凳、安娜·波德尔(Anna Badur)打造的艺术瓷砖,以及(Carina Deuschl)为小户型住宅度身定制的便携式可折叠浴缸,都有着成为明星设计产品的潜质。
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的新人展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博览会不可忽略的一道靓丽风景。而法兰克福展览的新锐设计军团的人规模更为庞大,培育新星设计师的平台,今年一共有31组年轻设计师参与,新型意大利面制作工具、复古手工银器、无厘头搞怪的变形餐具,每一件都富有巧思,让人在把玩时爱不释手。
下一站,期待东方的歌谣
如果还要总结各大设计展览的重要趋势,那么,欢迎东方设计肯定是不能漏掉的。如恩设计研究室的两位掌门人郭锡恩、胡如珊已经多次应邀在巴黎和科隆露面,成为刷新西方人对中国设计印象的重要幕后推手。这次,他们在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带来的富有老上海特色的家具设计,灵感来源和他们在上海静安将民国老房子改造成设计共和旗舰店的过程不无关系。
而来自浙江余杭的品物流行,则将最中国传统油纸改装成了时尚的咖啡店遮阳伞,纸椅、纸灯,也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江南特色。还有本届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评选出的“亚洲年度设计师”傅厚民(Andre Fu)来自中国香港,在设计各种时尚西餐厅时,总是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到其中。
还有中西合璧的东西方组合雅布&普歇尔伯格(Yabu Pushelberg),也在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占据了醒目的展位。他们带来的是为上海四季酒店公寓、南京路宝姿旗舰店等项目定制的钢铁转椅和钢丝床,也让西方设计师啧啧称奇。“的确,它们是上海根据国外设计改造的物件,每一件都很有海派特色、东方的特点。”
“你在说东方设计吗?那还用说吗,西方设计师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有东方色彩,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每年都要去全球各地观展、寻找灵感的知名设计事务所Hassell的首席设计师托马斯·赫伦(Thomas Herr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他为最近刚刚完成的升级的上海科勒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名人廊时,在西式设计中融入了禅意。“禅文化中渗透的平衡和智慧令人静心,也符合设计中心要求的将艺术与生活有机融合的设计要求。”说来也巧,赫伦的这份设计的灵感和动力不是来自于别处,正是从这些西方设计展获得的。“这件事情在以前不可想象,我在西方找灵感,没想到,找到的也是东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