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进的网络技术增加了人们共享信息的途径,开放的网络环境则为剽窃和抄袭等行为提供极大便利。不少孩子在“共享”氛围中成长,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为理所当然。一些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共享答案没什么大不了。
哈佛大学大二学生蒂法妮·丰塞卡说,她经常看见学生们在网上就课外自测讨论答案。“我有些吃惊,但不觉得奇怪。”
其次,名人效应影响孩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杜克大学社会学家丹·阿里利认为,面对知名学者抄袭论文、政客欺世盗名、华尔街巨头连环诈骗等现实,年轻人的是非观容易产生动摇,从而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书本上的是非,和周围人告诉我们的对错不尽相同。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更大。好比说,你看见限速标志,但发现身边的车都超速行驶,你也会很快跟着超速,”阿里利说。
此外,青少年通常抱有追求刺激和从众的心理,容易在朋友鼓动和高分诱惑下丢掉理智。阿里利认为,这也解释为什么不少学生会“组团”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