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规划设计,将解决渭北工业区水资源承载力以及供电、供气、供暖,工业区现状交通体系与渭北未来城市发展目标不匹配,工业区域城镇布局、重点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集中安置区建设,工业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等问题。
规划从区域统筹的角度出发,对851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安排,将主要解决水资源承载问题,其次是供电、供气、供暖等问题。
规划新建水厂4座,改扩建水厂3座,通过改造、挖潜和新建等手段,至2020年前,渭北工业区可利用水资源能够承载190万城市人口,约220平方公里的用地。引汉济渭工程投入使用后,可利用水资源可以承载300万城市人口,约300平方公里的用地。
规划新建330千伏变电站5座,规划110千伏变电站37座,解决渭北工业区用电需求。在现有2座天然气门站基础上,规划在高陵装备工业组团和临潼现代工业组团各设置天然气门站一座,解决用气需求。
拟定集中安置区9处,集中安置规模9.4万户,约32.9万人,用地规模19.2平方公里。具备规模的农村新型社区51处,安置转移农村人口约10万人,集约节约土地面积13.6平方公里。规划期末城镇化率达到81.5%。
根据规划,将合理布局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体设施和商业服务等设施,共设置市、区级医院和急救站7所,中心卫生院14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3处,规划中学25所,小学38所,规划区级文体中心12处,农村文化室203所。
渭北工业区生态安全控制规模为,在对西安行政辖区内渭河以北约851平方公里的区域统筹考虑基础之上,规划建设用地298平方公里,生态安全格局面积约553平方公里。规划从生态角度科学合理的制定了工业区的建设范围,有效保证了渭北工业区的生态安全。
根据规划,渭北工业区还将规划建设3条生态廊道:渭河生态廊道,平均控制宽度2公里,规划为生态湿地公园;西咸北环线与750千伏电力线之间的生态廊道,平均控制宽度3公里;西禹高速生态廊道,平均控制宽度1公里。
其余生态用地中保留基本农田,以现有农作物为主,整体形成“阶梯状”布局形式,最中心是道路,然后是防护林地,再向外是农田、生态农场,层层包裹。(程慧 郑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