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教授介绍,神德寺出土的经卷共有30余卷,有手写经、印刷经、纸本印刷和绢本粉彩佛传画,达30余种。从打开的几种经卷来看,都属于卷轴。保存最好的是手写纸本《金光明经》,高26厘米、残长283厘米,小楷书法,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与唐宋写经体有相近之处。令人惋惜的是,这么一大批经卷无落款、无书写者姓名。“手写经卷字体较杂,有些是僧人抄写的,有些是当地老百姓抄的,最长的一个经卷达8米多长。”
黄征教授通过经卷内容确定了这些经卷多为《金光明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佛经。他根据这些经卷的抄写笔迹与柳公权字体的相近程度将经卷分为三类:神似的、迥异的及介乎两者之间的。黄教授说:“这些手抄经卷是唐、五代及前宋时期的,非常珍贵,在中国也很稀有。而经卷上的手抄字对研究柳公权及柳公权在当地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专家认为这些经卷和佛传版画数量之多、时代之早,十分少见,它的发现,对研究耀州神德寺的历史沿革和寺院佛教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孙兆君说,2004年发现这些经卷和佛传版画后,连鸟粪等一起搬回了博物馆,在2010年,将这些东西送至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修复。陕西师范大学的李玉虎教授承担着神德寺出土经卷的修复工作,他说:“这些经卷搁置时间太久,破损程度非常严重,其修复难度也很大,要找到与经卷纸张纤维相近的纸,然后镶进去,经卷上的发霉痕迹、水斑、泥斑、尘土等都要去除掉。”修复工作进展很慢,用传统的修复手段修复经卷的速度比绣花还要慢10倍。
这些经卷预计将于年底修复完成,修复完成后将移交至耀州区博物馆。目前神德寺景区正在建设之中,等景区建设完成之后,将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区,修复好的经卷和佛传版画将向外界展示。张海鹏 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