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商业间谍性质?
德国《明镜》周刊22日最先曝出美国国安局监视华为公司总部网络的消息。美国《纽约时报》随后跟进作出类似报道。两家媒体均称消息源于美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报道说,美国国安局侵入华为深圳总部的电子邮件档案,获取公司高层之间的内部沟通信息,甚至窃取了华为各产品的保密源代码。
“我们现在可以很好地接入(华为内部网络),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获得的大量数据。”《明镜》援引一份国安局内部文件报道。
《纽约时报》则以一份2010年的国安局文件为消息源报道,这项始于2007年的代号为“攻击巨人”,原始目的是为了寻找华为与军方的关系。但项目随着时间推移“攻击巨人”不断扩大目标,开始研究如何入侵华为出售给第三国的计算机和电话网络,这其中也包括监控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家,甚至发起虚拟网络攻击。
法新社23日援引一名美国情报官员的话说,针对外国企业的情报活动并不属于商业间谍性质,因为商业间谍活动的目标是商业利益,而情报机构针对外国企业是“为了支持国家安全利益”。
监听威胁网络安全
华为副总裁及国际媒体事务负责人斯科特·赛克斯23日在一份给媒体的声明中说:“如果报道中的(监听)活动属实,华为谴责此类入侵和渗透公司内部网络及监听通信的行为”。
赛克斯说,在数字时代,公司网络时常遭到不同来源地攻击和调查。“华为不认可这种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华为愿意与各方政府、行业股东和用户一道,以开放和透明的方式,共同面对有关网络安全的全球挑战。”
斯诺登披露的文件说,国安局自2009年开始把华为正式列为监视对象。国安局一个特别部门成功入侵华为网络中的大约100个节点,获取内部文件,包括一份超过1400名用户的名单,以及华为为产品使用者培训工程师的训练项目程序等。
美方指责实属讽刺
华为在谴责监视活动的同时,承诺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赛克斯说:“公司网络以及我们产品的安全和完整性具有最高优先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拥有一套端对端安全保障系统并且不断加强这套系统。”赛克斯说,“与其他企业一样,我们持续阻拦、净化和强化我们的结构,以抵御网络威胁。”
美国官方近年来一直以安全威胁为由,阻挠华为等中国公司开展美国业务。2012年12月,白宫情报委员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发布报告,把华为和中兴列入了禁止在美国进行收购或并购交易的黑名单。
此前,华为美国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威廉·普拉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在媒体曝光消息前,公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国安局的监视目标。
普拉默说,美国政府此前时常抨击华为窃取美国信息,“讽刺的是,他们指责我们的事情正是他们正在对我们做的事情”。
“华为是独立公司,与任何政府没有非正常关系。”普拉默说,“这一信息必须公开传递出去,以结束这个错误信息和假信息满天飞的时代。”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