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获肯定
刚刚斩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银熊双奖的犯罪爱情影片《白日焰火》在3月21日全国公映,继首日票房破千万后,第2天的票房又跃升到1700万,周五周六两晚的许多场次都接近满场,不俗的票房表现和观众口碑令众影院纷纷加场,周日以18%左右的排片比例继续领跑同期新片。在这部文艺片中,悬疑元素成了吸引观众最大的助力。导演刁亦男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爱好文艺片,“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上一部作品《夜车》的制片人告诉我,电影调子太冷,不好卖。”筹备8年的《白日焰火》3度易稿,在艺术电影中加入悬疑元素,只为兼具艺术性同时,还能让票房给予回报。影片主要投资方万娟告诉记者,这种融合手法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肯定,对国产影片有着良性的刺激。“电影作为城市生活当中大众文化消费品,悬疑成分带有戏剧冲突,吸引观众,这也与国产电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关联。”
带来新潮流
如今的国产电影大多都爱玩点悬疑,如《极品飞车》用一场离奇车祸做引子,讲述复仇故事;《白日焰火》的核心是一起碎尸案,剧情挑战观众智商……此前公映的《警察故事2013》《全民目击》《毒战》《无人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风暴》《救火英雄》等等,有的用倒叙、插叙的方式吊人胃口,让观众零碎地拾起片段,自己衔接完整故事;有的用暴力血腥案件开篇,在陪伴主演查找真相过程中,一同得到救赎——这些影片大都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那么,这能否证明中国的悬疑电影已成气候?影评人苏敏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柏林国际电影节在中国影人心中,更像是中国先锋派电影的实验田,我个人认为国产悬疑片尚处于起步阶段,它发出的信号应该是,悬疑元素和各种类型片的融合,能为国产片的拍摄带来新的潮流。”青年导演阿齐对此的看法也谨慎:“悬疑片大多和死亡、黑色有关,它带有戏剧性冲突,也更看重观众的思考,给他们想象的空间。但类型片加进悬疑元素也不一定能保证票房,因为决定电影票房的因素太多了。”
好看即好片
接受采访的影迷叶英表示,因为中国的惊悚片颇有制约,所以她一向不爱看。但自从惊悚片加入了悬疑元素后,她成了此类电影的忠实拥趸:“在日本,悬疑类的推理小说一直占据着销售类排行榜的前几位,在好莱坞,悬疑影片包括《达芬奇密码》《宿醉》系列《禁闭岛》等等都大受欢迎,如今连手机里都有‘密室逃脱’‘荒岛余生’之的类悬疑解谜游戏。”
编剧YOYO则表示,《白日焰火》的获奖虽然只是个案,但它至少说明了一点,就是当今的中国电影人正以更为国际化的电影语言与市场思维讲述故事。“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观众爱看就是好片。我相信悬疑元素这一电影语言,会被中国电影人用得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