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说“名片”
吴德胜
  吴德胜

  近日,初次与某企业董事长见面,接过名片,出于尊重,仔细看了一下,只见“某某企业服务生、董事长”。这可是我第一次见识的名片。抱着好奇,当即让董事长解释一下,他说:“在企业,首先我是服务生,其次才是董事长。”哇塞!面对这样谦虚的董事长,我敬意之心油然而生。

  接着了解到,该董事长吴胜华先生管理着一个全国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全统永和(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400多家加盟店及近万名员工,应该说也不“小”了吧,可他始终“不忘初心”。他说,自己也是从服务生走过来的,即使现在当了董事长,也是一个“服务生”,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为广大顾客服务。再说许多员工把服务生看作低人一等的“打工者”而产生自卑心理,现在董事长也是“打工者”,堂堂正正的“打工者”,有什么可自卑的?就如董事长亲自创作的“企业歌”歌词的开头“曾是汉子闯天涯,好男儿志在远方”一样,企业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名片”,仅仅是介绍自己联系方式的一种工具而已,写上一、二个职务也无可厚非。可是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炫耀自己的载体。把几十个职务、各种“头衔”全写上去,实在写不下,发明了折叠式名片,甚至还不惜成本地“烫金镀银”,完全把它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个方式。去年9月,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的小女儿郭平英曾发给我一张郭老用过的名片,极为普通的一张名片,只印“郭沫若”三个字,什么“头衔”也没有。要知道,郭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很有“名气”了,他不仅在文学、历史上有独树一帜的研究,所著的《甲申三百年祭》受到毛主席赞扬并列为全党学习文件;他的《女神》,是五四运动在诗歌方面最热情而豪放的反映。要说郭老的“官衔”可能用10张名片也写不完,一个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革命者,解放后又领导过文化和科学的老干部,他的“官衔”够“大”够“多”了吧?

  我也相信有人曾把“名片”讽刺成“明”着“骗”人。利用名片骗人的案例数不胜数。所以说,我希望把“名片”恢复成它的本来面目——介绍自己的联系方法,足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广告
对非爱情婚姻说声:NO
再说“名片”
从田间“喊麦”说起
只做我
一只蝴蝶带给我的
醉蟹
美国版夜光杯A20再说“名片” 2018-01-26 2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