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对吃略有爱好,倘若排名,蟹可居车前三。此时跑菜场,总要在蟹摊停留,或谦问摊主,或左观右察,寻寻觅觅脂肥膏满的,过后“啧啧”品尝。此刻,还特别留意见诸媒体的各路人马之醉蟹体会。时间一久,竟推翻了原来执意阳澄湖之蟹的定律,而对太湖蟹、崇明蟹,甚至溱湖簖蟹,都不无赞美。
一脚踏入旅游行业,出于种种原因,品蟹的机会更多。前些年,在阳澄湖附近有一两处定点,从经过“九曲十八弯”,去养蟹户家品尝,到后来在巨大的蟹舫里徜徉,其间,十载有余。现在,那种盛大的数十人、上百人一起吃蟹的场面,已看不见,而我等对蟹的挚爱,却不退反增。就像清澈的太湖水赋蟹以独特外表,那种近乎玉质的美感是吸引人的先决条件、不会衰退一样,每每“农历八月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的最佳时候到了,便四处打探,欣然倾囊,这是无须犹豫和后悔的。醉蟹如同赏花、赏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若无近而处之,处而相爱,哪会有深切体会啊。上海可品蟹的酒店饭庄不少,于我而言,最值得记忆的一次,却发生在绍兴的咸亨酒店。那年十月,与家人同游,预先在酒店订了中餐,本想尝尝正宗手工黄酒的,但等到冒着香气的满盘肥硕的大闸蟹端上桌时,却未饮先醉了。
说到醉蟹,还真有以酒醉之,别有风味的吃法。我妹夫就是此业高手。前几年,每逢蟹熟蟹旺,总要在江苏或浙江大量采购二三两内的,洗净后由黄酒醉,加以佐料,略施白酒,醉熟而售。此等精品,时时有所馈赠。他入行久了,对蟹的优劣特别敏感。去年中秋,我从金山菜场蟹摊购得湖蟹6对,说是雌三两、雄四两,他未拿到手里,就说:哪有这分量?一称,果然雄3两半、雌2两半。不过,等到蒸熟出笼后品尝,却个个脂肥膏满。妹夫不由添了一句:蟹不在分量,在质量,还是要以味道为重啊。
味道为重,重在香鲜肥甜。此四字要义,倒是阳澄湖的蟹老板总结出来的。这里的一个甜字,说出了阳澄湖蟹的与众不同。只可惜要体验和品尝到此味,并不容易,没有非常熟识的朋友指点迷津,恐怕会十赴九空。品蟹成了一门学问,这种路径却匪夷所思。然而,对像我这样的醉友来说,又并非以蟹为唯一,倒常会借此会友,以与友聚会为重,以蟹牵线搭桥,或涉山水湖海,或论天下文章,欣欣然,醉翁之意不在蟹,在于朋友之间情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