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市委信访督查工作小组前往奉贤区,督查典型信访案件处理进展,也为今后处理类似的信访案件总结经验。
问题 安置久拖不决
2007年,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迁入以及周边道路、水系建设,奉贤海湾旅游区对新港村实施动迁,并在海湾旅游区新家园小区为村民安置了一套动迁房,但仍有100多户村民需要补足额外的安置面积。2016年10月,有关部门通知村民,按照相关规定,新家园二期容积率要做调整,小区房源不足,将在奉贤区南桥东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分配剩余安置房,但村民需补差价每平方米7000元。在征得部分村民同意后,奉贤区便安排他们看房,并登记了具体单元号。但去年,村民又被告知,购置价提高到了每平方米9000元,这一决定引发村民不满。
“安置房拖了这么久没有动静,我们本来就很着急,现在好不容易有点眉目,价格又朝令夕改,我们没法接受!”村民沈阿姨的想法,也代表了其他村民的心声,在与奉贤区相关部门协商无果后,他们从去年底开始,向市、区两级信访部门多次走访投诉,但仍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波折 价涨引发纠纷
对于村民的质疑,奉贤区相关部门解释说,新港村当初动迁,需要安置面积3.1万平方米,但2016年海湾新家园小区因容积率调整,一、二期建设安置总面积仅为2.5万平方米,房源出现了明显缺口,因此海湾旅游区向区政府申请在大居调剂8000平方米房源,以缓解房源不足的困境。此后他们安排动迁户到大居实地看房,动迁户也表示接受。关于安置房价格问题,最初测算,动迁户需承担每平方米7000元,但后来考虑到大居房源开发成本的因素,才确定为每平方米9000元。
在听取了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后,督查组认为,动迁安置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动迁安置房久拖不决引发村民投诉背后,反映了有关部门回应群众关切不足,对容积率调整可能引发的问题预判不够。
解决 协调拟定方案
今年10月,奉贤区主要领导接待沈阿姨等村民代表后,协调多个部门,最终拍板定案:由海湾旅游区到大居购置部分房源,让第一次安置面积不足的村民既可以就近选择新家园小区二期房源,也可以选择大居的调剂房源,并要求区房管局、海湾旅游区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在明年春节前完成大居房屋置换工作。
得知这样的结果,沈阿姨和其他村民如释重负,“其实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早日拿到自己应得的房子,虽然拖的时间有点久,但结局还是圆满的,价格我们也接受了,毕竟大居的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十分完善,我们现在就盼着入住呢!”
奉贤区表示,将虚心接受督查组的意见,下一步会加快实施安置方案,确保明年春节前所有动迁户安置到位。
“只要市民的诉求是合理的,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解决,不能因为暂时有困难,而让老百姓来埋单,宁可把麻烦留给我们,也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市信访办王剑华表示,“城市建设发展中,小区容积率可以‘变’,但我们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永远不能‘变’!”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