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外地朋友来上海,提出要逛逛外滩。晚上9点,走在防汛墙边,刚刚全面升级的外滩夜景美出了新高度,灯光更显灵动璀璨。
外滩是上海的地标,在我的记忆中从来都是美的。小时候去十六铺码头坐过轮渡,后来有了黄浦江游船,如今也会去吹吹江风,带着朋友拍照打卡。难得的是,美景不见迟暮,反而愈发沉淀出韵味,每次去都觉得它更美一分。这样的感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体验到。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能从旧照中回望城市格局的演变,也能从新图中看到日新月异的今天。
坐在爸妈自行车后座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开着车上下班,也开始接送自己的孩子。
六户人家合用一个大厨房,闻得到别人家的菜香,你家炒的肉,我家包的馄饨,都会端一碗给邻居尝尝。如今厨房改造一新,油烟味少了,人情味却不会淡。
你坐过绿皮车吗?满载着乡愁成为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但你一定更喜欢“复兴号”,就连身着制服的“高姐”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老式的缝纫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品牌时装。家里的手摇电话、弄堂口的电话亭不见了,人人握在手里的都是智能手机。城市里的地标建筑还在,也有更多的新地标涌现出来。
谁都看得出来,这些年来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因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迁,城市面貌的翻天覆地,是最直观、最真切、最贴近的变化。因为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既是国的四十年,也是家的四十年,更是每个人拼搏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四十年。
四十年大发展,于国家而言是波澜壮阔,于个人而言亦是改头换面。大时代下有小故事,平凡人也有不平凡,品一品旧照新图,谁不会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