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持续了3小时43分钟的记者会上,普京共回答53名记者的提问,内容涵盖俄内政外交政策。与以往记者会多出金句相比,今年的记者会少了些犀利,多了些沉稳。分析指出,在世界局势深刻调整和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普京年度记者会气氛的变化折射出俄罗斯政府追求平稳的理念。
再度被“催婚”
普京或许没想到,自己的婚姻问题再次成为这场严肃记者会的话题。一名记者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和谁?”面对这个私人的问题,普京回答道:“作为一个正常人,我迟早是会的。”为了避免再被追问,他以攻为守地反问对方是否已结婚。当对方回答“结了”后,普京开玩笑称,对方可能想让总统和他“有同样的感受”,随后立即把话题带过。
事实上,早在2016年的记者会上,普京就遭遇过“催婚”。当时他就带着嘲讽的口吻问记者,为什么不对汇率或油价之类跟民众生活更相关的问题感兴趣。
有意思的是,今年“催婚”普京的记者被曝隶属于俄罗斯前艺术体操明星卡巴耶娃旗下的媒体。而35岁的卡巴耶娃被传是普京的“绯闻女友”。对此,俄电视媒体评论:“这个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或许不是巧合。”
国内媒体受优待
2018年是普京第四个总统任期的开局之年,俄罗斯的内政在这一年经历了众多挑战。这次,普京特意将提问机会更多留给俄罗斯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显然颇有深意。而记者们的提问果然也从民生经济内容开始,包括为实现“五月总统令”俄罗斯国家项目的推进情况,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以及通货膨胀指数增加等经济问题。提前有预判的普京首先将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做了通报,相对乐观的经济数据增加了回答问题的底气。他如数家珍地报出一串数字:2018年失业率降低了0.4个百分点,达到4.8%,外汇储备增加了7%,达到4640亿美元。俄政府从2021年起可实现3%的经济增长,在2024年可以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他对一些负面数据也毫不讳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通货膨胀率超出4%的预控指标等都被提及。但普京还是对“老搭档”梅德韦杰夫领导的政府工作总体满意。
相比对内政的详细阐述,普京将全场为数不多的犀利回答留到了外交政策阐述,包括西方制裁、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双普”会面、俄乌对抗等热点话题。在回应俄罗斯遭遇西方新一轮制裁时,普京表示,“纵观俄罗斯历史,几乎总在受制裁……不过俄罗斯经济已经适应了”。对于美俄关系,普京既重申“如果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又欢迎特朗普总统从叙利亚撤军的决定。不过,美国最终是否会撤出叙利亚有待观察。他不无嘲讽地表示,美国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后,“几乎年年喊着撤军,但(驻阿美军)直到现在依旧存在”。
就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刻赤海峡的冲突,普京认为是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的挑衅,有意在乌克兰国内掀起更强烈的反俄情绪,以推高他个人的支持率,以赢得明年的选举。他说,“俄乌争端的化解不取决于谁当选,而是民众的态度。”
此外,普京还就俄英关系、俄日关系、法国“黄背心”运动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总的来说,在整场记者会上,普京既没有以往瞄准西方国家剑拔弩张式的针锋相对,表达方面也用更多淡定阐述取代了“犀利金句”。
记者费心思求关注
这是普京的第14次大型记者会。今年获得出席资格的媒体代表多达1702人,刷新了去年1640人的纪录,其中包括来自知名反对派出版物《新报》和《内幕》的记者。虽然普京对这一活动早已不再陌生,但仍为记者会留出了三天的准备时间,同各部门交谈、核实数据与细节,直至深夜。
为吸引普京注意,记者们也费尽心思。以前他们常用毛绒玩具和大幅海报博眼球,但这次官方要求不得使用超大海报,避免妨碍摄影摄像。于是,有人打扮成圣诞老人、有人穿了民间传说中雪姑娘的服装,还有人蹭法国“黄背心”热点,穿黄背心、手举“巴黎等着我们”的牌子。 特约撰稿人 崔铮 杨越茗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