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忘了含蓄
宁白
  宁白

  朋友手机上晒图,并写了几句话,其中有“含蓄”一词。我突然感觉,这个词久违了。很美的一个词,很美的一种表达方式,怎么有点生疏?

  我想重新把它记住。

  可是,几小时后,想到有这么美妙的一个词,却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就像从来没看到过一样。于是,我只能再到手机上寻找朋友发的图文。

  当天半夜醒来,又想到朋友手机上的这个词,却如针沉湖底,没有一丝动静。一个词的遗忘,令人沮丧。于是,起床,摸黑打开手机,让这个词现身。身心一折腾,亮眼望天明。

  几年前,曾有一次相似的经历。突然想起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诚恳。过后,脑子里除了母亲讲到这个词时的表情,“诚恳”二字却飞遁无迹。

  朋友安慰我,忘词,除了记忆力退化之外,更多的是与这个词不常使用有关。

  这个说法,让我受用。

  口出“诚恳”二字,除了有远见的家长对小儿有所告诫,已经很少在谈天说地中听到了。而“含蓄”一词,几近绝迹。那种委婉的表达,已被长久地弃用,令人可以咂摸意味、曲径会心的感受,也无从体验了。有人还会把含蓄看成做作、酸腐。而与之相反的表述,却大行其道:直接、坦率、爽快。自然,这不是一些令人不快的词,在人际交往时,在某个事项的讨论中,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可是,排斥了“含蓄”一词,实际上是舍弃了又一种交流方式,也舍弃了一次往往可以让人回味的心灵抵达。

  市井坊间,看多了因为直接、爽快,乃至露骨的表述、交谈、辩驳,所带来的热闹场景。原本可以心平气和交流的,却各自一吐为快,不惜伤害对方的自尊,引得怒目相视,直至河东狮吼、拔刀助威。而仍然知道有“含蓄”一词,并以这种方式在生活中交流的,成了凤毛麟角。

  有一邻居,保姆入门后,常忘擦拭桌面的角落。他笑说,你不要亏待了这些立于暗处的桌子呢。保姆一笑。从此,孤立角落的桌面天天如镜。这个最容易让人直爽批评甚至颐指气使的对象,一旦自尊受损,便极易使矛盾激化。他却以含蓄的提醒,巧妙地让批评入心。

  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含蓄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表达方式,体现着对人性的参悟。无论是对幸福、灾难、分离、爱情的描述,还是对表扬、批评、辨解、责难的表达,都因为有了各种隐喻的运用,有了旁敲侧击的叙说,有了曲意委婉的语言,而变激化为舒缓,让灾祸少焦心,使情感意味深长。那些调侃、自嘲式的幽默,更使“含蓄”有了独特的灵性。

  而且,含蓄的交流,还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趣,但也往往需要以双方的文化认知为基础。

  前不久,结伴去旅游,在四川一古镇的小街上,有村姑出售用红豆串成的项链。一位年已七旬的长者,在摊位前认真挑了一款放入袋中。有人打趣,送谁啊?他开心地说,回家给老婆戴上。我当即跳出了“此物最相思”一句。如果老人与他的太太,其中有一位没读过王维这首诗,眼前正发生的“红豆项链”的故事便不会出现。至今想来,这小摊前的场景仍让我心动。我想,他太太戴上这串红豆项链,那一份爱意一定会让她甜醉。她感受到的相思之情的隽永,哪里是当下直呼“三个字”可以比拟。

  含蓄的淡却,是因为对文化的漠视吗?

  朋友晒图的旁白,“含蓄”两字,是描述一种植物枝叶的生长。我没看出绿叶的含蓄姿态。我想,是朋友心中的含蓄投射在了这棵植物上。

  这让我有信心记住“含蓄”这个词。

  我曾经写过关于“诚恳”、“单纯”、“谦恭”的小文,是怕忘记这些词,会使自己产生焦虑;也想对我的朋友们有所提醒:让这些词致用于自己的生活,可免遭遗忘之苦。现在,在这些词组里,我又加上了“含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国庆见闻——未来记者报道共和国70华诞
   第A13版:国庆见闻——未来记者报道共和国70华诞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7版:镜头艺术
   第A18版:创见
   第A19版:新民旅游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忘了含蓄
维罗纳,维罗纳
张乐平谈中学生作文
银发川柳
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
冬瓜藤
美国版夜光杯A14忘了含蓄 2019-10-08 2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