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我终于去了神交四十余年的维罗纳。
其实,我得坦白:我最早知道维罗纳,是在读莎士比亚《维罗纳二绅士》甚至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前。1973年,我先读到《金蔷薇·夜行的驿车》。这是篇写安徒生一生中一段艳遇的凄美散文,那场旷古艳遇就发生在维罗纳。
不,说“艳遇”是轻佻了这个话题——安徒生一生给人类贡献了这么多美丽的童话,但他的人生却一点不童话。他贫穷、耽于幻想而且其貌不扬。他敏感、羞怯,在赴维罗纳夜行的驿车上遇到了几个村姑和一个妖艳的贵族女子。这个贵妇人就住在维罗纳,她在暗夜里认出了名作家安徒生并愿以身相许。可是安徒生忍痛拒绝了她。他们终身互相怀念,但安徒生为了童话牺牲了这世纪之爱。文章是以这个句子结尾的:“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从此,这钟声就一直敲在了我的心上,萦绕了几十年。
维罗纳是座小城,但它很出名。如果说有的城市可以喻作珍珠、宝石甚或莲花,那么我觉得对她最恰切的比喻是琥珀。她温润、优雅、怀旧。从环水的古城墙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故居距离不远,走路差不多十分钟。
到达那里时见到一院子人,非常静默。原来是实景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正臻尾声。庄严的神父在祈祷,一群含泪的人将盛装逝去的朱丽叶抬出。满院子观众也噙着泪水……过了许久,才爆发出掌声。怕唤醒了沉睡的花魂,排队跟朱丽叶合影者连抚摸铜像的手都显得小心翼翼。
罗密欧与朱丽叶据说不是维罗纳的故事,它大约跟中国的杜十娘故事同时代。得感谢莎士比亚,他让这段传奇成了全人类关于爱和永恒的故事。是故事,就得有个发生地点。作者把它选在了维罗纳。为何选维罗纳呢,缘于在当时维罗纳因其地理优势曾经是欧亚贸易的一个中心。朱丽叶的故事凄婉,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个故事,但它的美学震撼力仍然让人沉迷。朱丽叶故居当然不是真的,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艺术史上迄今被营销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假古董。
维罗纳远山上盛产大理石,它的主街用千年绯红色的大理石奢华铺造。由于它太华贵,让我几乎忘了咫尺间穿过深巷居然就是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竞技场。这座巍峨宏伟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建造于公元一世纪。它是世界现存第三大圆形竞技场,整体均为罗马时代原件遗物。更值得一说的是,它是现世仅存的保存完整且仍在使用的古罗马古迹露天剧场,拥有144道拱门,以数层巨石构建,至今仍能容纳三万余名观众。
现在维罗纳每年都举办夏季意大利歌剧节。看看节目单,知道这里上演着全世界最顶级音乐家最著名的歌剧。在朱丽叶故居旁边,正在上演着《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神奇!不来维罗纳,你可能真的难以感受到。
千年前绯红色的大理石铺就的古街、粗粝的花岗岩拱形门廊,走在两千年前的古巷,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正踏着当年罗马人徜徉过的同一条人行道,你此刻抚摸的墙面曾同样被当年罗马将士和贵妇抚过;你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跟古罗马同框的奢侈。
依依不舍中不得不向维罗纳告别。这一刻,时光开始幻化模糊:你就活在了古罗马,不止看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而且听到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窃窃细语。
恍惚中,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