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新民晚报社区版·大学城》改版出版,每周一期,除寒暑假外,每周三,我们不见不散。
2006年,《新民晚报大学版》创刊,这只初生的小燕子欢快地飞进上海高校,结交众多风华正茂的年轻朋友。去年夏天燕归巢,经历短暂休刊充电,今天再度展翅高飞。
“新民夜报,夜饭吃饱,看好夜报,早点困觉。”这首民谣在上海大街小巷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伴随“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理念,一同飞进千家万户。
今年,《新民晚报》将迎来85周岁生日。这个饱经风雨、历久弥新的老品牌,如今依然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年轻学子,正是我们永葆青春的重要源泉。有了你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有信心“飞入学子屋檐下”,飞入更多年轻读者的心坎上。
你手中拿到的,是一份真正由大学生办给大学生看的报纸,力求体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需求。本报采编力量,都来自沪上各高校。采编、选题策划、组织活动……全由大学生承担。新民晚报资深报人,则起着指导、带教、服务、保障作用。
我们将抛弃官话套话废话,从名师学霸,到校草校花,从男生喜欢的英雄联盟,到女生仰慕的长腿“欧巴”,只要大学生关心、爱看、热议的,努力为你一网打尽。
本报的微信和APP即将推出,易班网是我们的好伙伴,将在线上线下展开全面合作。网络版同时展示在新民网和易班网。
一份集新闻、学习、求职、娱乐、活动于一身的新鲜“大餐”已端上桌,请尽情享用,愿你回味时,能齿颊留香。